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氏南宗的政治主张及其在浙西南的政治活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活动   政治主张   孔氏南宗  
描述: 自南宋初年南渡以来,孔氏南宗族人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说中经世致用、修己以安人以及礼让治国的思想,强调教养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注重政治举措的现实针对性,并以各种形式积极从事和参与政治活动。由于孔氏家族的独特身份和地位,更加之良好的"德让"风范,孔氏南宗士人的政治活动为浙西南社会注入了强大的凝聚力,对广大民众起到了良好的教化示范作用,从而推动了浙西南地区的文明教化和社会进步。
王霸之辩
作者: 暂无 来源: 三联竞争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道”   思想家   “霸道”   政治主张   古代中国  
描述: 古代中国思想家通常用王道与霸道来概括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就儒家的立场来说,王道是以仁义治天下,强调以德服人;相反,凭借权势以武力来纠合诸侯,或者利用刑罚来统治,就是霸道.
从“中国礼乐互为表里”说起:试论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本质
作者: 暂无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泛音乐美学   政治主张   礼乐   思想   音乐美学   儒家  
描述: 中国古代文人谈及礼必论及乐.论及乐又脱离不了礼。“礼”必然通过“乐”来表现,而“乐”又依附于“礼”而存在,礼乐互为表里。这都是由礼的形式需要和音乐本身的社会功能性所决定的。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丰富多样,百家争鸣,而能够存活至今仍被我们施行的主要是儒、释、道三家,释家为外来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道、儒两家学说,其本质仍离不开儒、道两家学说的思想。故本文主要通过儒、道两家既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吸收交融,相辅相成的动态生存现象,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儒家音乐与美学思想的互为表里的关系,分析了当代泛音乐美学思想的出现。
张謇与南通近代校歌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   教育救国   校歌   南通   政治主张   张謇   辅助教育   实业救国  
描述: 晚清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列强环伺,朝廷腐败,风雨飘摇,舆论哗然,社会处于转型期,呈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派虽然政治主张不一,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已成有识之士共识。张謇作为站在历史潮头的人物,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实业与教育叠相为用的思想,“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正如《私立敬儒高等小学校歌》所唱的那样:“私资创造,实业襄持,教育斯能宏。”张謇办工厂,兴学校,对推
评孙膑儒法兼用的政治主张
作者: 暂无 来源: 管子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富国强兵   兼并   诸侯国   对外战争   政治主张   战国   孟子   改革措施   公元前   齐国  
描述: 战国中期齐国的军事家、思想家孙膑(约公元前380—前300年).同他的前辈孙武一样,不但在军事上有一套机智的谋略,撰著过《兵法》,善于带兵作战;在哲学上有一套辩证的思想方法,对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多所发挥;而且在政治上也具有清醒的头脑,提出过一套明智的主张。这些政治主张,涉及的方面较多,内容相当丰富,并有深刻切实的见解。兹着重就下列几项主张,作一些分析和评论,以求对孙膑这位出生于齐国、主要活动于齐国的杰出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浅谈先秦儒家的传播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学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学派   先秦儒家   传播活动   孔子   春秋时代   宗教   政治主张   职业人员   传播思想   礼乐教化  
描述: 儒的名称早在商代就有了,那时的儒是对宗教职业人员的一种称呼,他们主要掌握那些与迷信参杂在一起的古代天文知识和礼仪规则。由于当时宗教与政治合一,所以儒的宗教职责与政治职责是分不开的。等发展到春秋时代,虽然文化、知识仍然掌握在卿、大夫一类人的手中,但是
李贺诗歌的反儒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民教育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藩镇割据   社会进步   密切配合   刘禹锡   李贺诗歌   宦官专权   政治主张   法家人物   柳宗元   人民生活  
描述: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里,文艺是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阶级,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作为文艺形式一种的诗歌,同样如此。李贺就是唐朝中叶一个密切配合现实政治斗争进行创作的法家诗人。他的诗歌反映出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坚持社会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对孔孟之道充满了“刺”,具有鲜明的反儒思想。李贺生活于德宗、顺宗、宪宗三朝。这时的唐朝经过了安史之乱已由鼎盛时期急速地走下坡路。大地主阶级更加残酷地巧取豪夺,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生活痛苦,阶级矛盾激化,一片腐败没落的景象。面临着这样严峻的局面,革新派王叔文、王伾等力主改革,但在当时反动儒者、宦官和藩镇的反扑下,不到半年便以失败告终了。反动儒者的复古派,竭力宣扬孔丘鼓吹的分封制,为藩镇割据制造舆论。法家人物则与之坚决斗争。李贺二十岁时,柳宗元《非国语》问世,李贺去世前后,柳宗元写成《封建论》、《答刘禹锡天论书》等法家思想代表作。
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优秀传统   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人民日报》   伦理价值观念   政治主张   中华文化   民本思想  
描述: 纪宝成在2008年1月8日《人民日报》撰文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蕴涵着优秀的传统,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
论《老子》的“无为而治”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统治者   自然发展   “有为”   为而不争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有为而治   政治管理   黄老之学  
描述: “无为而治”是由春秋战国之际《老子》率先提出,并为后代思想家所继承发展的一种与“有为而治”相对立的政治主张,就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而言,《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亚于儒、墨、法各家的“有为而治”,是一种更高的政治智慧。总结和扬弃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管理的科学和实践不无启发意义。《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深刻的哲学基础。当时,周王室风雨飘摇,诸侯争霸的故争愈演愈烈,统治阶级对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与“楚为章台之宫”①,“郑伯有嗜酒,为窟室而夜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②的统治者奢侈腐化相对照,广大人民群众“出则无衣,入则无食”③,“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④,挣扎在死亡线上。“盗贼众”,“不可胜禁”⑤,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统治者这种“有为”的危机和平民劳动者深重的苦难,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现实根源。《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冷静的心态探索宇宙根本规律的哲学,并将这一最高规律概括为“道”。《老子》之“道”,既是“无状”、“无物”之“无”.又是“有象”、“有物”、“有精”、“有信”之“有”。由于“有无相生”,二者无条件地互相转化,所以,...
评孙膑儒法兼用的政治主张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富国强兵   兼并   诸侯国   对外战争   政治主张   战国   孟子   改革措施   公元前   齐国  
描述: 战国中期齐国的军事家、思想家孙膑(约公元前380—前300年).同他的前辈孙武一样,不但在军事上有一套机智的谋略,撰著过《兵法》,善于带兵作战;在哲学上有一套辩证的思想方法,对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多所发挥;而且在政治上也具有清醒的头脑,提出过一套明智的主张。这些政治主张,涉及的方面较多,内容相当丰富,并有深刻切实的见解。兹着重就下列几项主张,作一些分析和评论,以求对孙膑这位出生于齐国、主要活动于齐国的杰出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