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孟子对孔子礼学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
作者: 王燕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继承   孟子     发展  
描述: 儒家礼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是礼乐文化的传承者,礼是先秦儒家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孔子,是礼学思想的最早大成者,在他的著述与讲学中,儒家礼学思想被发扬光大,孔子的儒家礼学思想是在先秦时期的诸多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独立品格的思想体系。孟子在继承和发扬孔子和先秦诸多思想的基础上,将“礼”的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并对其中很多观点提出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独具视角的见解,其中很多成为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礼”学新观念。本文对孟子的礼学思想进
孔子“和”论
作者: 孙军红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均衡   孔子        
描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世界的存在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巨大变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也使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陷入了困境。如何走出困境?认为应以“和”为诉求,从孔子思想中寻找“和”的元素。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绝对的精神领袖、中国文化的圣人。孔子是重“和”的,他的有关“和”的观点极具普世价值,是滋养中国文化传统生根发芽的沃土,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中国之外。他的“和”思想,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倾注着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等问题的无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理想人格的比较研究
作者: 王果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孔子   伦理德性   理想人格   君子  
描述: 伦理学的理想人格是立足于人类道德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基础上的关于人的道德发展的终极目标设计。它代表了人们关于个人道德完善的最高认识,与社会理想一样指示着道德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影响着社会道德的总体走向。理想人格因此而成为不同道德体系的理论坐标和精神灵魂,成为不同历史时期道德理论家关注的理论焦点。理想人格问题实际上是人关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目标和对人类完善自身的坚定信念的理论表达。 理想人格因其意识形态属性而具有时代分野、阶级分野和文化分野。孔子的“君子”理想人格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德性”理想体系规定和影响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敬”观念
作者: 张文瀚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思想        
描述: 如何认识“敬”观念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作用、地位、价值和意义,是研究孔子思想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 春秋之前,“敬”主要指严肃、认真、谨慎、勤勉、郑重、努力等积极的临事态度。“敬”的意义体现了在天命鬼神观念笼罩之下,由人对上帝鬼神的尊敬畏惧生发、承续、拓展并理性化后,形成的基本的道德规范,显示的是对君臣道德操守和品行的要求,对社会各个阶层都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 孔子对传统的“敬”观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他继承了传统“敬”观念蕴含的情感、态度和规范的意义。但是,孔子的“敬”更多体现了对人伦自然亲情的关注和社会一般
伦理学视域下孔子与柏拉图社会理想比较研究
作者: 王黎明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同社会   柏拉图   孔子   社会理想   理想国  
描述: 中国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就是东西方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理想的冲突和认同问题,因此,社会理想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哲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作为文化对比,我们对比轴心时代孔子与柏拉图两位先哲的社会理想理论,从伦理学的视角对比东西方社会理想的异同,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依然有很多启示。 社会理想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人类对社会未来的超前认识和观念建构。它不仅是认识的结果,还是价值建构和评价尺度,更是一个实践范畴。社会理想是
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作者: 王晓燕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庸   孔子   美学  
描述: 孔子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千古推崇的教育家。他在美学上的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的“美育”,不论从诗教、乐教或艺术教育来看,孔子都是中国最早具有原创性的美学家。孔子的美学与其“仁学”息息相关,其美学重点不是在培养专业艺术家,而在通过美育,培养健全的精神人格。 全文共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引论。简单介绍了孔子以前有关美学的思想,虽然非常朴素和缺乏系统,但就其思想的实质来看,已触及了有关美的本质的一些重要问题,具有某种哲学的含义,为孔子美学的产生做了重要准备。
试论孔子人性思想
作者: 褚新国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述而不作   性与天道   孔子   人性思想  
描述: 孔子的人性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宽宏的意蕴。孔子的人性思想是沿着历史与现实、古与今(“述而不作”)和天与人、性与命(“性与天道”)的双层致思路线的逻辑性互动展开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命题,是孔子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洞见,即“述而不作”的理论结晶:它一方面意味着孔子对国民阶级的承认和肯定,同时也深刻表达了孔子的复古立场。孔子极力强调礼对于成仁为人的重要意义,认为“习”礼、践礼是人成仁人君人的唯一必由之路。在“性与天道”的意义上,孔子认为,人道本于天道,人道的根源乃是源于无限的超越性存在——天道,人的生
孔子礼学思想研究
作者: 李晓虹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学   孔子  
描述: 古礼源于人类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是礼仪和礼义的混浊合一.到孔子的时代,发生了礼仪与礼义的分离.古礼面临着被淡忘、扭曲、修改和僭越的命运,到了濒于灭绝的境地. 孔子担当起了拯救古礼的历史重任.他尽自己一生,抢救散失濒绝的古礼,尽量完备地搜集资料.他又将所学的古?
孔子礼学思想的哲学诠释及其政治文化意义
作者: 赵炎峰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哲学诠释   政治文化意义   礼学思想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政治思潮勃兴的时期。人们习惯用“礼崩乐坏”来形容这个时期社会和思想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旧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观念中不适应历史发展的部分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抛弃;另一方面新兴的生产关系和社会阶级又引起了人们的深入思考,社会政治思想得到了蓬勃发展。“周礼”是旧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集中表现,它不仅包含了旧的生产关系下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还包括了奴隶社会的治国指导思想。在新的生产关系形成的过程中,
美国二十世纪的中国儒学典籍英译史论
作者: 杨静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史论   二十世纪   中国儒学典籍英译  
描述: 以《五经》、《四书》为代表的儒学典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品质。因此,中国儒学典籍的英译能够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民族文化身份、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也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更好地参与全球文化交流,从而促进全球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然而,涵括了儒学典籍英译的中国典籍英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年轻分支,尚未建立健全理论体系和该学科独特的发展路线,亟需回到翻译史中去,通过过去和现在的比较,才能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探寻规律,以谋求新的发展。尽管西方众多翻译学者都强调了翻译史研究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