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孔子的三种诠释维度
作者: 赵光耀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而不作   孔子   人道统摄天道   世界观  
描述: 诠释困境与中国哲学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相似性,这使得诠释学在中国备受关注,借鉴西方诠释学路径,为解决中国哲学当下面临的问题提供新的路径。孔子在春秋思想混乱的时代,通过整理六经典籍建立了系统的哲学体系,为中国文化奠定基本精神脉络,研究孔子对六经的继承可以为中国哲学如何继往开来提供借鉴。与伽达默尔的语言诠释学相比,孔子集历史文化之大成,对于理解的方式和途径从单一的语言拓展到人的行为举止和精神志向,这使得孔子哲学呈现出丰富而又灵动的特征。孔子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以人道统摄天道理论,既为人的认知提供了基点,也使其走出了
论孔子的三种诠释维度
作者: 赵光耀   来源: 西部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而不作   孔子   人道统摄天道   世界观  
描述: 诠释困境与中国哲学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相似性,这使得诠释学在中国备受关注,借鉴西方诠释学路径,为解决中国哲学当下面临的问题提供新的路径。孔子在春秋思想混乱的时代,通过整理六经典籍建立了系统的哲学体系,为中国文化奠定基本精神脉络,研究孔子对六经的继承可以为中国哲学如何继往开来提供借鉴。与伽达默尔的语言诠释学相比,孔子集历史文化之大成,对于理解的方式和途径从单一的语言拓展到人的行为举止和精神志向,这使得孔子哲学呈现出丰富而又灵动的特征。孔子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以人道统摄天道理论,既为人的认知提供了基点,也使其走出了
论孔子“述而不作”的创作观
作者: 王凯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而不作   老彭   好古  
描述: 本文引述钱穆和李泽厚两先生关于对“述而不作”一章的不同译文,从比较译文的差异着手,取两家观点,借以清晰地论述孔子的创作观。孔子所言“述而不作”并非“不要作”,而是“要学古”、“要阐古”、“要新作”。
孔子之于古——从“述而不作”看孔子的崇古观念
作者: 康力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而不作   崇古尊圣   孔子  
描述:述而不作”出自《论语·述而》,如果将其单另拿出,没有主语和宾语。但如果结合上下文推测,即“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那么“孔子”应该是主语,而“古”可能是宾语。并且这句
试论孔子人性思想
作者: 褚新国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述而不作   性与天道   孔子   人性思想  
描述: 孔子的人性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宽宏的意蕴。孔子的人性思想是沿着历史与现实、古与今(“述而不作”)和天与人、性与命(“性与天道”)的双层致思路线的逻辑性互动展开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命题,是孔子
民族“典”“册”的形成与儒家“述而不作”的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始宗教   述而不作   巫术通神   典册  
描述: 。儒墨两家维护血缘,反对地缘;法家拥护地缘,反对血缘;道家则两者均否定。孔子“述而不作”的重大原则应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其深刻意义。孔子要维护夏商周血缘管理为特征的圣王之道,所谓“儒家法先王”,就必然
论孔子“述而不作”的宗教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论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性   述而不作   孔子   《论语》  
描述: 《论语》中孔子自谓的"述而不作"通常被解读为他的治学风格,且被视为保守或守旧的明证。其实,从儒之本源、儒家神话和当时口述文化语境中透视一番,就会发现孔子所谓的"述而不作"具有以述古道存原真性、以精确性求有效性、以巫史源通权威性等宗教特征,从而表明儒家人文思想内在的宗教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