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仁学与创意设计伦理之辨
作者: 高兴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仁学   创意设计   创意设计伦理  
描述: 创意设计不能脱离来自理论层面的审视,尤其是道德伦理的考量。建立科学的创意设计学科体系,使之真正成为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保证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建基于此,对于民族哲学传统重要源头的孔子仁学与创意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获得实践支撑及发展导向,日益显示出相应的价值。
历史记忆与族群关系:永靖县新寺乡孔氏回族的人类学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记忆   孔氏回族   族群关系  
描述: 在族群关系的互动过程中,历史记忆作为维系族群文化内涵的纽带,是族群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族群关系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对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各民族和睦相处起着重要作用。从人类学视角,通过对永靖县新寺乡孔氏回族聚居社区的考察,厘清孔氏回族的历史脉络,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别阐述族群关系状况,揭示当地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轨迹。
当代儒学复兴何以可能——儒学复兴之困境分析
作者: 马云志   张江波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困境   复兴   儒学  
描述: 儒学代表了两千多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首先是源于内部冲突的凸显,使儒学面对现实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加之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让儒学在西方文化的压力下转为弱势。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如何“相反相成”地处理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同样是儒学必须直面的难题。
儒学史应当如何重写
作者: 孙铁骑   黄玉顺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理批判   中西对比   儒学史   孔子   性命宗旨  
描述: 重写儒学史的逻辑起点是对既有儒学史的问题反思,首先要回归孔子儒学的原初宗旨,孔子治学经历了由"人以载道"到"文以载道"的转变,最终以《易经》文本揭示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性命宗旨。其次要以孔子的儒学宗旨为标准对孔子之后的儒学史进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学理批判,实现对整个儒学发展史的正本清源。此外,还应当在儒学史书写中引入中西对比的维度,揭示出儒学相对于西方哲学的独立特质与优越性。
从否定到返回:儒学和西学互镜关系下的演变
作者: 章林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出   并列   返回   否定   儒家传统  
描述: 面对西学以及西方文明,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地自我调适和转化的过程,并且出现了四种主要的对待儒家传统文化的态度:一是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否定"的态度,主张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以新方法代替旧方法;二是"开出"的态度,主张从儒家传统中开出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三是"并列"的态度,强调儒家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相对独立的特性;四是"返回"的态度,一些西方思想家试图返回到儒家传统中去,以解决西方科学和民主出现的问题。
论长洲理学别派的儒佛会通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彭绍升   净土   终极关怀   考据学   理学  
描述: 清代中期,随着考据学的隆兴,传统儒学中“学”与“思”的路径日益失衡,引发了一批学者对下学与上达之间断裂情形的忧思。在这种情景下,由于晚明三教会通思想的影响,一些学者试图从佛教中汲取相关资源来弥补当时儒学中“问学”与“德性”之间的紧张状况。以彭绍升为中心的长洲理学别派,倡言儒佛会通,试图用佛教的理事无碍思想和净土终极关怀来重构儒学。同时,他们用华严学的圆融无碍来建构知识论形式,去面对可以思议和言诠的佛法与世间学说。用净土思想来构架知识无法达到的彼岸,为有限的社会现实与超越的精神追求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使下学之道与上达之道得以一贯,从可以言说的此岸通达不可言说的彼岸。他们的这种努力在清末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刻影响了近代的佛学复兴潮流。
敦煌一卷本《王梵志诗》儒释相谐的教化特点论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敦煌蒙书   教诲诗   一卷本《王梵志诗》   教化功能  
描述: 敦煌所出一卷本《王梵志诗》共12个写卷,存诗92首。这些诗歌不同于其他卷《王梵志诗》,其诗皆采用格言形式,为五言四句,语言通俗,内容浅显易懂,偏重于对世人生活节仪、处世之法的训导,所以有学者将其归入教诲诗。一卷本《王梵志诗》也是反映敦煌民间教育的代表之作,具有俗世治家教育、佛家训化劝诫等方面的教化功能。其中72首诗歌强调对子女进行孝道、勤学以及个人修德教育的重要,重视手足之情的培养以及家长的榜样作用,这些内容符合儒家教育思想,是其教化功能的核心所在。另20首诗歌采用佛教格言劝导世人,这和唐代佛教的繁荣及世俗化有关系。通过一卷本《王梵志诗》可以管窥敦煌唐五代时期民间教育"儒释相谐"的特点。
儒孝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式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儒孝文化  
描述: 本文通过对儒孝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等相关文献的研究,着眼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异同,探讨了研究中国式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有关问题,指出了研究策略及可行性,提出构建中国式企业社会责任,应在儒孝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的融合及重构中实现。
儒耶互动的诠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廷筠   天主教   儒耶互动  
描述: 杨廷筠作为第一代天主教的中国皈信者,在对基督教重要观念的理解上,既与其传教士老师如利玛窦有相同,又有不同。不同在于他的独特的儒耶互动方式,具体体现于他对天主观念、理气观念及天命之谓性命题的诠释上。
晚唐五代诗僧齐己的诗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学思想   齐己   佛学   儒家  
描述: 齐己是晚唐五代著名的诗僧,其诗歌创作及理论著述既有儒家诗学的特征,又具佛学色彩。儒、释思想的糅合,体现了诗僧独具特色的文学批评。以《白莲集》《风骚旨格》等典籍为据,对齐己"儒、释糅合"的诗学思想进行论析:齐己不但对儒家诗学予以继承创新,还引佛禅词汇喻诗,主张诗禅双修,提出了诗歌审美风格、题材及锤炼字、句、意等具体的创作范式。齐己的诗歌及理论著述为唐代诗学抹上佛学色彩,加速了佛学的中国化及其与中国诗歌的融合。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