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人间佛教思想与儒家人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净土   人间佛教   人学思想   人间净土  
描述: 脉博,倡导“人间净土”说,并相应地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此外,印顺(1906~)、赵朴初(1907~2000)等也对人间佛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考察了不同学者的看法,并将人间佛教说与中国
论长洲理学别派的儒佛会通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彭绍升   净土   终极关怀   考据学   理学  
描述: 儒学中“问学”与“德性”之间的紧张状况。以彭绍升为中心的长洲理学别派,倡言儒佛会通,试图用佛教的理事无碍思想和净土终极关怀来重构儒学。同时,他们用华严学的圆融无碍来建构知识论形式,去面对可以思议和言诠
明末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佛教戒律复兴-以莲池袾宏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戒律   净土   伦常   三教融合  
描述: 莲池对明末戒律的改革与重振,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彰显佛教精神倡导大乘菩萨戒、融合儒释五戒为基、戒净归一摄戒归净等方面。综观而论,莲池顺应明末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融通三教、圆融诸宗,彰显佛旨、指归净土,为明末戒律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近世律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白居易的“中隐”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行   知足   白居易   净土   中隐   求仙  
描述: ;三是学道教炼药求仙,以乞长生;四是佞佛实为投机,前期所谓习禅读经、交僧游寺只是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只有在晚年求仙心死之后,方才转投净土,以图往生西天。
试述印光法师的家庭教育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母教   净土   因果   一贯之道   修身  
描述: 本文以剧烈动荡的近代中国社会为背景 ,以印光法师禀儒释心法而救世的悲怀为基点 ,力图揭示其家庭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宗教追求 ,并略述其影响和意义。
北宋居士杨杰与佛教:兼补《宋史》杨杰本传之缺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杰   佛教   净土     宋史   华严  
描述: 本文讨论北宋居士杨杰与佛教之关系,指出杨杰为北宋最重要之佛教居士之一,他鼓吹净土、调和禅净、并宣扬华严教义,对佛教贡献不小,在北宋社会各阶层享有盛名。然《宋史》杨杰本传,只录杨杰之事功,偏於叙述其
惠风和畅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翡翠   古代文人   王学   净土   书法   比拟   和风   惠州文化   心境   曲水  
描述: 惠州,是一块翡翠,是一卷诗篇。我国古代文人常常怀有的亦道亦儒、亦仙亦佛的心境,用这里的山水来比拟,似乎尤为恰当。学书法的人,心中总有一片净土是留给坦腹东床到夜访戴家,中间那难以言明的曲水一脉的;以致后来的苏氏散怀罗浮、对机佛印,多少今尘往事,都飞扬在这一湾璧玉、一捧和风当中了。
繁华深处藏净土:历史余晖下的京郊古村落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民居(上旬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定河   繁华   京郊   净土   古村落   气质   乡村   建筑   文化符号   历史积淀  
描述: 盛夏,逃离久居的繁华都市,遁入静谧的乡野山村,为的就是觅一处净土——"那里湖面总是澄清,那里空气充满宁静,雪白明月照在大地……"让身心彻底放松,任白驹驮着光阴呼啸穿肠。京郊古村落,沉静从容地与市内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派系   佛学   阐述   佛教   净土   非理性思维   禅宗   鼎盛   内在超越   心性  
描述: 两汉之交,佛教东传,在中国经历了初传、兴起,至隋唐便在空、有二宗分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天台、华严、净土、禅宗等中国化的佛教派系和独具特色的中国佛学。其在思想理论上,集数百年之美华,援儒入佛,重点
佛国净土与中国神话──莫高窟285窟的窟顶画文化意涵解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雀   开明   禅修   经变   禹虢   伏羲   计蒙   昙鸾   礔电   女蜗   鸟荻   神话   仙女乘鸾   第285窟   神仙   净土   道教   飞廉  
描述: 道教神仙思想, 都是根深蒂固的。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自楚王英到桓帝约一百 年,始终是以黄老浮屠并称,至魏晋虽已近五百年,民间信仰仍很 难脱离道家追求延寿益算的观念,直至魏晋西方净土思想在中国流 行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