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管窥印顺之人间佛教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顺   宗教   宗教对话   人间佛教  
描述: 为了使佛教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继承其师太虚大师之"人间佛教"的基础上,印顺不断破斥历史上存在的佛教"鬼本论"、"神本论"和"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等学说,而提出其"人间佛教"思想。究其实质,这一过程是印顺立足"宗教"之本义,通过辨析儒佛、佛道、佛耶及佛教内部的多重关系而实现的。具体来说,印顺之"人间佛教"是以"信、智、慧"为"修持心要",以"法与律合一"为"理论原则",以实现人间成佛为目标的宗教。此为基础,印顺开启了以佛法为本位的佛教与其他宗教对话之可行性与现实性。
人间佛教思想与儒家人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净土   人间佛教   人学思想   人间净土  
描述: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历史不断发生变迁。在中国历史大转变,中国佛教日趋衰落的严重时刻,被誉为近世新佛教领袖的太虚大师(1890—1947)敏锐地觉察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脉博,倡导“人间净土”说,并相应地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此外,印顺(1906~)、赵朴初(1907~2000)等也对人间佛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考察了不同学者的看法,并将人间佛教说与中国儒家人学思想进行比较,探寻其异同,这对于探讨人间佛教的建设,推进佛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人间佛教的“人间性”和“佛教性”:兼论太虚与印顺思想之同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顺   人间性   太虚   人间佛教   佛教性  
描述: 人间佛教的理论本质应该包括"人间性"和"佛教性","人间性"因为两种不同的"人间"存在而拥有两种"人间性",使得"佛教性"也呈现出两种形态,这种结构一方面构成人间佛教理论内在的丰富性空间,又让理论建构者可以选择不同诠释路径。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虽同为人间佛教理论的重要建构者,却因为各自对佛教的本质和人间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使得二人在"人间性"和"佛教性"的认识上呈现出有价值的分歧,实质上发展出人间佛教的两种形态:"太虚-综合的人间佛教"和"印顺-分析的人间佛教"。
太虚、陈撄宁与佛、道两家的现代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仙学   陈撄宁   太虚   人间佛教   现代化  
描述: 儒、释、道三教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问题,释、道二家是学术关注较少的领域,该文通过对太虚人间佛教思想和陈撄宁仙学思想的现代性问题的对比研究,在学术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二者分别代表佛、道二家回应近代中国社会,迎接西方科学文明的挑战而对中国佛、道二教的现代化所作出的理论贡献,从宏观上历史地分析了二者在佛、道二教现代化史上的历史作用.
论儒佛关系的现代展开与人间佛教思潮
作者: 陈永革   来源: 2004年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儒家思想   现代性   人间佛教   儒佛关系  
描述: 人间佛教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一种思潮现象,与新儒家思潮之间的思想渊源,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着眼于20世纪人间佛教思潮的历时性考察,从中透视儒佛关系在现代佛教弘化处境下的展开形态。20世纪儒佛关系的展开形态,除却佛教契机弘化的调适转型之外,还与儒家思想阐释的“现代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思想文化关联。
近代儒佛关系史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世佛学   佛学   近代   儒家   人间佛教   儒佛关系  
描述: 儒佛交互不自近代开始.但近代中国社会天崩地解般的剧烈震荡,赋予了懦佛关系以新的特点。佛学与儒学的交涉、碰撞基本上是不依傍政治权力的,是由学者、思想家自由自主地进行的。在危如累卵的艰难时世中,儒佛之间的种种牵缠纠葛,似乎仅限于某些学界名流和居士、学问僧的范围之内,并没有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然而,思想的意义是超越时代的.对任何一个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成长和生活的知识分子来说,儒佛关系始终是一个绕不过的结.因而对百多年来的儒佛关系史加以梳理,仍然是今日学术的一个课题。一、经世佛学与儒佛交涉梁启超曾说,“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①。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因缘颇为复杂。概言之,在晚清的社会危机和精神混乱状态中,佛学契合了新派知识分子的某种深层次精神需求①。此时的佛学从明季以来的衰境中走出,开始形成带有近代文化特点的新佛学。新佛学之“新”,主要在于它激活了大乘佛教的入世精神,融会了近代的自由、民主理念和科学迫求,改变了中国传统佛教的出世倾向,祛除了佛教中的神秘主义,使佛学成了中国人民谋求新生活的梢神武器之一c新佛学的表现型态之一,即是经世佛学。经世佛学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作为近代民主...
「人间佛教」的经典诠释-是「援儒入佛」或是回归印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佛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顺   熊十力   梁漱溟   太虚   人间佛教   援儒入佛  
描述: 「人间佛教」的经典诠释-是「援儒入佛」或是回归印度?
道教的文化定位与文化担当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道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一盟威道   情感联结   古代社会   法箓   丹法   现代化建设   三教   人间佛教   道教思想   党和国家领导人  
描述: 道教素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在古代社会里,它与儒、释合称三教,是中国文化的支柱之一。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格局大变。及于现代,中国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格局,原来所谓三教的地位也随之大变。那么在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道教的文化地位应当如何看待,道教本身又应当承担起什么样的文化责任,可以有什么样的作为呢?当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意义。对于道教来说,这是一个认识自己的文
儒佛会通与现代新儒家、人间佛教的形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梁启超   人生佛教   现代转换   章太炎   人间佛教   唯识学   儒佛关系  
描述: 儒佛会通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自佛法东传以来,儒佛交融、儒佛会通就逐渐成为儒佛关系的主流,最终形成了亦出世又入世的儒化佛教和佛教色彩浓厚的宋明理学。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倡导儒释同源、儒佛互证的佛教大德和儒门宗匠,儒佛会通使中国文化以开放的胸怀接纳了印度文化,也使佛教的圆融精神在中国文化里发扬光大。
与净空法师的三次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关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净空   佛教徒   教育   宗教   大师   方东美   法师   人间佛教   援儒入佛   整理汇集  
描述: 星云大师搞"人间佛教"是一种"援儒入佛""援基入佛"的行为,净空法师走的也是同一条路子。他是一位披着僧袍的大儒,也是一位有着儒心的高僧。净空不愿意人们叫他大师,愿意叫法师。这倒不仅仅是出于谦逊,也不是对现在所谓"大师"满地走的反感,而是出于对佛教的看法。他认为佛教不是一种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一个导师带了一群学生,到处传播自己的学说,学生们把这些学说加以整理汇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