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佛教“空有之争”的嬗变及哲学义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空有之争   中观学   唯识学  
描述: "空有之争"作为佛教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为了呈现佛教缘起论的根本义,也是为了揭示佛教哲学的终极关怀,或世界的终极意义与本质,从而为佛教的解脱信仰提供理论基础。空有之争在近现代佛学研究中备受关注,成为佛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空有之争有其历史渊源,在印度佛教时期,它主要作为对佛教根本义的彰显与深化,具有强烈的宗教和宗派意义。佛教传入中国后,受中国传统文化圆融思维的影响,通过调和空有之争,既拓展了传统佛教的缘起论,也在中国文化中挺立了佛教自身的特质,开出了与儒、道并列的哲学新路向,使空有之争具有了新的文化意义。到近现代,在西学东渐、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的背景下,对佛教空有之争研究的三种思路以及由此产生的学术论争,都具有通过探究佛教根本义以凸显佛教特有价值以参与社会文化转型的意义,并为近现代佛教文化的复兴提供了哲学理论、学术基础和研究范式。
熊十力“新唯识论”本体论的历程阐发及审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用不二   宇宙论   唯识学   本体论  
描述: “本体”是熊十力哲学的最高范畴,他通过出佛原儒、会通中西的方式创立“新唯识论”体系,而其骨架是体用论。学界对于熊氏的研究多停留于静态、粗线条地研究其哲学思想,或者是单一从中西比较哲学的视角来思考熊十力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很少深入探索其历程,且对其“新唯识论”的理论突破和创造之研究仍需深化。鉴于熊十力“新唯识论”本体论的问题意识及其思想体系的基本历程和内容,进而来窥探熊十力在回应中西学术论争和存在形上迷失的哲学特色和体系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哲学内容和哲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反思。
熊十力心理学思想初探——从熊氏由佛入儒的心理学思想路径谈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心理学探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心理学   心学   唯识学  
描述: 熊十力早期研究佛教心理学,他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佛家唯识学进行诠释,首次提出"阿赖耶识"及所含藏种子相当于精神分析学所说的"潜意识"。不过他认为佛家的"阿赖耶识"有宗教"神我"观念,而儒家的"本心"更能够洞彻心源。在对佛家唯识论的心理学思想扬弃和抛却后,熊十力回归到儒家心学体系中构建其"哲学心理学"。熊氏心理学思想虽然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没有什么地位,不过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也会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思维火花。
心之量:王夫之对儒佛思想的认识论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论   心之量   王夫之   从“空”到“有”   唯识学  
描述: 量论,是佛教因明学从心理过程分析阐释其宗教信仰的认识理论,是王夫之"深研其几"而援佛入儒的重要认识论来源。王夫之继承和发挥传统儒家自孟子以来重"心"思想的认识论成分,遵循从"空"到"有"的认识论路径,通过改造和吸收唯识学细致的心理分析理论作为以佛解儒的理论工具,不仅修补了儒家认识论不致密性的不足,而且梳理出道德心性之学针对实有对象的操作性和超越性心理活动过程,构建上通而下达的儒家认识论体系。
心气交辅:王夫之对儒佛认识论的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气交辅”   王夫之   “空”   禅宗   唯识学  
描述: 王夫之立足于"心气交辅"的儒家认识论基础,坚决反对和批判禅宗思想对宋明儒学的影响,认为禅宗入"空"之心弱化了儒家实有对象性心理活动的操作性与超越性境界认识过程的道德修养高度。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家的心理认识思想,独向具有庞大而具有细致心理分析体系的法相唯识学吸取理论营养,从援禅宗转向援唯识入儒,论证儒家立足实有对象操作性的心理活动,能够实现道德修养目标并具有超越性境界认识过程的思想合理性与理论可能性。
六经开生面,儒佛互融合──论王船山《相宗络索》中异於佛教唯识学之见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哲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船山   相宗络索   阿赖耶识   唯识学   转识成智  
描述: 六经开生面,儒佛互融合──论王船山《相宗络索》中异於佛教唯识学之见
1921-1922年章太炎、吕澂、黎锦熙论学书简考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澂   黎锦熙   章太炎   唯识学   论辩  
描述: 1921-1922年,章太炎、吕澂、黎锦熙在李石岑主编的《时事新报·学灯》与《民铎》杂志上进行了一次有关佛学的论辩,并涉及了中西比较、儒佛异同等诸多问题。就此一论学公案而言,长期以来学界几无涉及者。本文以马勇编《章太炎书信集》为线索,通过查阅国家图书馆所藏原刊胶片,将材料搜集完整,并将论辩主题总结为唯识学与柏格森哲学之比较、对唯识义理的不同诠释以及儒佛会通问题之三个方面进行考释和探讨。
王船山转识成智论及其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王船山   实学   唯识学   转识成智  
描述: 船山"转识成智"论源于佛家唯识学,但围绕着"性与天道"的认识问题,在坚持儒家正志为本的前提下,吸取佛家《成唯识论》的精华,"推故而别致其新",坚持于"有我"而言"无我"的辩证综合,强调"守其志"、"充其量"的德性证悟,凸显其"上推天理,下推人事,反之己心,相天造命"的理性直觉精神和经世致用品格,体现了明清实学的时代特色,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家对道德践履和人生智慧影响至巨的思想奇葩。
王船山“转识成智”论及其特色
作者: 李佩桦   徐孙铭   来源: 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智慧   王船山   实学   唯识学   转识成智  
描述: 船山转识成智论源于佛家唯识学,但围绕着性与天道的认识问题, 在坚持儒家正志为本的前提下,吸取佛家《成唯识论》的精华,推故而别致其新,坚持于有我而言无我的辩证综合,强调守其志、充其量的德性证悟,凸显其上推天理, 下推人事,反之己心,相天造命的理性直觉精神和经世致用品格,体现了明清实学的时代特色,是唐宋以来中国儒释道三家对道德践履和人生智慧影响至巨的思想奇葩。
蕅益智旭唯识学发隐
作者: 暂无 来源: 淡江中文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晚明   天台   唯识学   智旭  
描述: 對於晚明思潮,學界大抵視為變革期。強調王學是程朱理學的反動,申張個我意識的文學和藝術又是儒學的反動,重視情欲則是講性理的反動等等。這種斷裂的、分異的歷史觀與個我意識,我以為乃現代觀念之投射,非晚明之實況。當時思潮的趨向,應是融合而非分異,不僅講三教融合,在三教內部也存在著融合的動向。本文以當時高僧蕅益智旭為例,說明這一點。 論晚明佛教,又有一傾向,即泛說其為禪,或以禪為大背景去看當時佛教及儒佛關係。不知晚明佛教甚為複雜,天台、淨土、禪、律,各有名宿,且多朝綜合的路子在走。智旭法師就是個重要的例子。他修禪、持律、宏天台、闡淨土,閱藏知津,甚至還注解過周易。他如何綜攝會通諸宗,大堪深究。 但本文並不就智旭上述各方面說。晚明佛學,雖然研究者極少,但已有一些文章道及了智旭在天台、淨土、律學等方面的貢獻,故本文專就其唯識學申論之。 唯識慈恩一宗,在窺基圓測之後,幾成絕學,晚明始復振興,智旭即為其中堅。然彼於慈恩宗旨,並不盡遵舊蹊,融合性相、法要觀心,勝義別有所在。本文略探其理論結構和立說之因緣,以供治史者參考。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