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走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中国现代文学   精神走向   儒文化  
描述: 从五四时期开始,中国文学进入了深刻的转型历程。这一转型历程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展开的,但人们更多地注意了西方文化给中国现代文学的时代转型所提供的资源,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文化对这种文学的变化所带来的深层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之所以始终具有一种明显的社会目的性,又在其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趋向于对个人主义的排斥和对群体观念的认同等内在精神,究其历史文化的原因,我们很难否认与儒家的历史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与儒家在美与善的关系中特别强调善的优先性等文化传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批判甚至企图扫荡传统的人们,总是忧患于历史的倒退;那些拒斥变革、死守传统的人们,总是忧患于历史的断裂。可这一切都是杞人忧天,历史永远不会重复,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出现倒退;历史也永远不会跳跃,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出现断裂
东北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与建设者——满族作家儒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小说   作家   开拓者   建设者   新文学   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发展   长篇小说   东北文学  
描述: 长期以来,由于文学研究价值观念的偏颇,重作家的政治表现而轻文学贡献,重中心地区文学而轻边塞地区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点,几乎都投注在少数作家及作品上面,致使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有影响,以致对地方文学发展有贡献的作家,无人问津,有的早已被人遗忘。儒丐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顾与反思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新时期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评论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代文学   安徽大学   文学理论批评  
描述: 2009年7月7日,由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中文系、《文学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学隆重召开。南京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国内知名学者,《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文学理论批评期刊的编辑以及美国德儒大学的柏棣教授、美国布朗大学的王玲珍教授、日本东北大学的阿部兼也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的罗季奥诺夫副教授等64位与会代表,就“重写当代文学史”、“'十七年'作品重读”、“新时期文学思潮及作品解读”等分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闭幕式上,还举行了安徽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中心的揭牌仪式。“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师大新书架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学研究   新批评   红楼梦   形式批评理论   浙江师范大学   哲学精神   红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专著   理论与实践  
描述: 《红楼梦哲学精神》简介浙江师范大学梅新林教授的《红楼梦哲学精神》一书,于2007年10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版。该书是“红学新批评文丛”之一。该书着重探讨了《红楼梦》的哲学内蕴,是红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红楼梦》哲学研究专著。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解读了《红楼梦》文本,提出《红楼梦》的本然结构源于远古神话原型,然后演绎为思凡、悟道、游仙三重模式与儒、佛、道三重哲理,由此逐步深入,终于解开了被列为《红楼梦》十大谜团之最的主题之谜。该书自1995年出版后,又于1996年、1997年连续重印,在红学界内外产生了一定反响,被诸多红学论著所引用或借鉴。该书的要旨与价值在于:上溯20世纪初王国维、俞平伯的研究理路,以文本研究为轴心,以哲学研究为指归,在二百余年红学史上推出了第一部《红楼梦》哲学研究专著,从研究路向、理论、方法到结论,都对原有的红学研究有所创新,有所超越。其中所蕴含的“回归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学术理念与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世纪之交红学转型的前行方向,于今则进而成为“红学新批评文丛”系列研究的学术基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理论与实践》简介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曹禧修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理论...
郭沫若早期文学观与西方文学理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泛神论   亚里士多德   传统文化结构   浪漫主义者   中国现代作家   郭沫若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观   文学理论   形成过程  
描述: 可以说,在五四时代的中国现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在文学观上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个性。他们的理论个性(以及创作个性)当时处在艰苦的形成过程之中。这一过程同时就是作为整体的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思想在开放性的世界文化结构中的形成过程。以溃解的传统文化结构中崩散出来的早期现代作家的意识是四分五裂的,传统作家与传统文化结构之间的那种契合与同一的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中国早期现代作家被投入一个多元复合的世界文化结构之中,这是一个矛盾张力场:其中不再只有孔孟老庄,而且还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再只有儒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