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处群追问下的儒学“转向”
作者: 金浪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对《谈修养》中部分文章的解析来清理朱光潜抗战时期儒学“转向”及其美学构建的内在理路。在对处群问题的追问下,朱光潜从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来分判中西伦理观的做法,在打破西方对社会性之独占的同时也开启了对处群问题之中国原理的探寻。通过对儒家心性论思想的现代重释,朱光潜不仅将“恻隐之心”确立为社会性同情的内在根源,也在“美育即修养”的论述中实现了从经验领域对康德“共通感”的重构。
处群追问下的儒学“转向”——《谈修养》与抗战时期朱光潜的美学建国思想
作者: 金浪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通感   恻隐之心   朱光潜   处群   个人本位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对《谈修养》中部分文章的解析来清理朱光潜抗战时期儒学"转向"及其美学构建的内在理路。在对处群问题的追问下,朱光潜从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来分判中西伦理观的做法,在打破西方对社会性之独占的同时也开启了对处群问题之中国原理的探寻。通过对儒家心性论思想的现代重释,朱光潜不仅将"恻隐之心"确立为社会性同情的内在根源,也在"美育即修养"的论述中实现了从经验领域对康德"共通感"的重构。
“儒释互补”:丰子恺的艺术审美理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美学   艺术审美理论   丰子恺  
描述: 在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深入研究中,丰子恺的艺术审美理论逐渐得到重视。本文结合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对丰子恺艺术审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重新挖掘了丰子恺艺术创作背后的理论内涵,确立其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真正的地位。
《望春风》里的谜题叙事及其待解的谜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情的迷局   历史的谜团   谜题叙事   时间的漩涡  
描述: 《望春风》里既有迷宫叙述等外来叙事资源的影子,又有明清文人白话小说等传统叙事的因子。而谜题叙事正是格非对中外两种叙事资源化合后的新创,因此,作家一边制谜与设题,一边拆谜与透题,甚至提前透题;一时远离真相,一时又接近真相,从而形成驳杂异样的叙事风貌。细究来看,以儒里赵村为核心的事件序列与人物序列,构成了这部小说的谜面,而历史、人情乃至关于时间的沉思则属于谜目的部分,那谜底至少有三重,即不确定的真相、不稳定的温情以及逝景中的骄傲,可依然有些未解之谜,即两种各异的叙事资源在这部小说相遇时出现的糟糕的叙事裂纹,而这背后映照的其实是务虚与写实的内在矛盾。
文化本位 跨际书写:柏格理视野中的汉民族及其文化形象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民族   文化形象   塞缪尔·柏格理   文化本位   跨际书写  
描述: 柏格理同其教友和后继者集体塑造的汉民族及其文化形象,乃是一个基于文化本位立场并经多维书写而成的印象。在柏氏等人的眼里、心中和笔下,汉民族是一个崇尚儒释道及巫术的异教民族;汉民族所依存的文化,是一套虚伪的哲理和空洞的说教奉行多神崇拜而拒绝一神信仰,否定救赎"彼岸"而执著于现时"此岸",相信轮回报应而缺失罪感意识和忏悔精神。
侠义文化精神与肖仁福小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云天   伦理原则   文化传统   武侠小说   侠文化   儒家文化   民间文化   社会心理   侠义精神  
描述: 一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侠义文化始终处于尴尬的地位。与儒道佛等具有明确内涵的文化形态相比,侠文化始终处于一种为民间社会所容纳的模糊状态。杨经建先生认为,“侠文化中的‘文化’之观念,不是一个体现在正统化的经书典籍中所记载的、可用简明的术语所确认的精神现象,而是一种历史存在和文学想象、社会体验和心理认证、当代视界和价值特指的不断整合、融汇的动态过程。”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形成的历史中,并不缺乏对侠文化的主张与实践。在《韩非子.五蠹》中就有关于侠与儒的对比,即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也体现了法家思想中对侠义文化的一种本能的警惕与防范。由“侠以武犯禁”向“‘侠’在‘义’的伦理原则下出自于角
“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顾与反思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新时期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评论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代文学   安徽大学   文学理论批评  
描述: 2009年7月7日,由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中文系、《文学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学隆重召开。南京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国内知名学者,《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文学理论批评期刊的编辑以及美国德儒大学的柏棣教授、美国布朗大学的王玲珍教授、日本东北大学的阿部兼也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的罗季奥诺夫副教授等64位与会代表,就“重写当代文学史”、“'十七年'作品重读”、“新时期文学思潮及作品解读”等分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闭幕式上,还举行了安徽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中心的揭牌仪式。“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一篇超微型小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型小说   麦苗   诗礼   现代语言   庄子   小儒   无伤   外物   儒者   古诗  
描述: 《庄子·外物》篇有个故事;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若何?”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试译为现代语言: 儒者盗墓,也讲诗、礼的。在墓外的大儒传话说,“太阳要出来了,你干得怎样啦?” 在墓里的小儒回答道:“还没把裙子、袄子脱下来。口里含得有珠子呢!” “哎,古诗说得好,‘麦苗儿青青,生长在
浅析米歇尔布托小说《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情节化   地球仪   当代法国   无尾   米歇尔·布托   深层心理   代表作家   “新小说”   姑父   讲台  
描述: 米歇尔·布托是当代法国文坛上一位思想活跃,知识渊博,抱负远大的“新小说”派著名代表作家。 布托于1960年发表的小说《度》写的是巴黎的一所叫坦尼的普通中学里的生活。 小说共三卷,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史地教师皮埃尔·韦尼尔,二年级学生皮埃尔·艾雷和法语教师昂利·儒莱。三个人物既是师生关系,又相互是亲戚(韦尼尔是艾雷的舅父,儒莱是艾雷的姑父)。
寻根能拓展民族文化意识吗?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打倒孔家店”   禅道   传统文化意识   新文化   定效   “反传统”   文化制约   “新传统”   “正统”   民族文化意识  
描述: 一群“新人”在寻根。 他们跋山涉水,考察文物古迹,寻访民俗风情,“言必称诸子百家儒禅道,还有研究易经八卦的”。他们声称,要重新认识“民族自我”,要强化中国文化的“民族意识”,要开辟一片民族文化的“生地”。“寻根”似乎旨在掀起一场拓展民族文化意识的思潮。 我们要探究的是,寻根能拓展民族文化意识吗?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