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儒孔广林礼学思想探论——以《孔丛伯说经五稿》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丛伯说经五稿》   孔广林   礼学思想  
描述: 孔广林是乾嘉时期圣裔经学家的代表,他继承了孔氏家族"经传诗礼"的家学传统,以研究《周礼》《仪礼》见长,所著《孔丛伯说经五稿》,在校勘三礼的过程中渐次成书,收礼学专著五种,于经文训诂之中颇见新义。受乾嘉时代学术风气的影响,孔广林研礼以郑玄为宗,并运用以经解经等方法,诠释《周礼》《仪礼》,力图还原经礼之本义;又以通俗文学承载礼学精神,通过传奇、曲剧等形式将礼学价值引向社会,以达到以礼为教的淑世目的。
“文化惯性”与“雅俗冲突”:论元代地方儒学释奠雅乐的重建
作者: 刘砚月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儒学   文化惯性   大成乐   雅俗冲突  
描述: 元代地方儒学的释奠仪式上曾出现“礼乐坏缺”,“差遣俳优,鼓以俗乐”的“雅俗冲突”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部分地方官员和儒士的不满。延祐五年(1318)在一位江西官员的倡导下,礼部开始诏令全国各地宣圣庙置办雅乐。此诏令并不具有强制性,但对化解“雅俗冲突”、恢复释奠雅乐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也有一些官员和儒士从维护儒家礼乐的完备性出发,自觉开展雅乐重建活动。在元朝官方并未强制推行儒学雅乐的环境下,地方儒学雅乐的星火重建,是儒家礼乐观“文化惯性”的体现,也是儒士自我认同的曲折反映。
张栻“儒佛之辨”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栻   佛教   儒学  
描述: 在宋代理学家崇儒排佛的思想背景下,张栻(南轩)对佛教采取了极力排斥的态度。出于纠正当时社会上一些儒者受佛教"空虚"思想所"惑",或"偏离"儒家正学,或名为"辟佛"却流于"诐淫邪道之域",而"自陷于异端之中而不自知"的状况,张栻从立本虚实、心性与理欲以及修养工夫等方面,深入辨析儒佛之异,尽力去划清儒学与佛教"异端"在本体论、心性论和修养工夫论等方面的思想界限。从中既反映出张栻崇儒与反佛立场的坚定性,同时也暴露出其自身思想方法的某种偏向和思想弱点。
试析道家身国同治思想——兼论儒家家国同治及其他国家比附理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   身体   家庭  
描述: 分析了道家身国同治论,并与儒家的家国同治及近代的作坊、城邦、工厂等国家比附进行比较,指出在现代社会,国家不是身体、家庭或其他组织形式的扩展,而是人们按照一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共同体,它们有各自的边界,其原则的混用会带来严重的相互遮蔽。
论范仲淹的佛禅思想及其人格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精神   佛禅思想   范仲淹  
描述: 范仲淹的一生志在致君尧舜。《岳阳楼记》中他"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俨然带有佛家的意味。融合儒释思想的范仲淹为后来的士人树立了"宠辱不惊"的独立人格典范。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和践行大乘菩萨道"悲心宏愿"的最高境界,为世人诠释了"有无之境"的完美统一。
儒家教化本质及当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质   当代价值   儒家教化  
描述: 儒家由孔子创立,经由后儒传承并发扬光大,而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其核心观念是"仁",核心功能为教化。儒家教化是以"人"为逻辑起点,通过礼乐制度及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文化化,化性起伪,最终使人人向善,止于至善;当代社会应传承儒学及其人文精神,肯定人的尊严,价值,倡导教化、敬畏生命、尊重人格并重视典礼仪式对人教化作用,同时,为政者及社会各精英阶层应起率先垂范作用。
新书导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版发行   张松   岳麓书社   儒释道   进退自如  
描述: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润中生存发展。儒释道思想的完美结合,使中国文人能够过着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的生活。《道冠儒履释袈裟》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松辉先生又一力作,2015年9月由岳麓书社出版发行。该书全面阐述了儒
佛教的卜筮信仰——以藕益智旭卜筮活动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占察   卜筮   密宗   智旭  
描述: 传统认为,佛教不提倡卜筮,但其实佛门也有自身的卜筮信仰,不仅有佛教经典作为依据,而且也有实际践行的历史记录。这种信仰隋唐时就已出现,明清时得到广泛发展。明末藕益大师是积极施行的代表人物,他的卜筮活动主要是拈阄与地藏占察。他将佛教卜筮与传统易占做了区分,并撰《周易禅解》以佛教卜筮理论解读易学,他的理论注疏和实际践行对佛教卜筮具有"正名"的价值。除了儒释道相融因素,末法时求疑与利他的需要、密宗影响也都是促进卜筮信仰发展的因素。
相天:王夫之思想体系的终极关怀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夫之         相天  
描述: 在反清复明无望的情形下,王夫之转入了重建儒家文化,这就是他的“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抱负。其重建儒家文化的目的在于剔除儒家中佛教等其他学派的负面因素,提供一个帮助人们建立健康道德和宇宙和谐的新伦理体系。他以张载的“太和”为最高目标,以庄子的“相天”为其方法,展开对儒家经典的新诠释。他分别从“自然之天”和“仁心之天”的角度提出相天的必要和方法。前者在于利用人的智慧创造发明,补充天之不足;后者在于以礼义节制人的行为,扩充仁爱和和谐。他相信只要人们能够坚持履行儒家的礼义,气质可以改变,而神气可以得到保持。即使形体消散,自己对宇宙所贡献的那一团和气(神)仍然会造福后代。这样,才完成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
陈抟的先天《易》学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抟   先天《易》学   《先天太极图》   《先天图》  
描述: 华山高隐陈抟(872-989)早年儒服,壮岁慕道,晚年入道,唯一不变的是对《易》的爱好。陈抟的《易》学受《周易》经传、《易纬》的影响,除了有对儒学自身的发掘,更涵摄老学与佛学的思想与范畴,在象数领域进一步开拓了《易》学的视野。《先天太极图>是陈抟创制的著名《易》图之一,是由先天八卦与《阴阳鱼太极图》组合而成的。由《京兆府广慈禅院新修瑞象记》的存在,证实了陈抟确实有着先天八卦卦图思想,这也意谓着陈抟在先天八卦的发展上是关键的角色。《先天太极图》承袭《参同契》以乾坤为南北,离坎为东西,《参同契》以乾坤为人身之象,乾为首,坤为腹,坎离为水火之说,以喻身中之药物,因此,《先天太极图》是用来表示炼丹的过程。陈抟先天之学是作为丹道炼养学理之依据。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