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论近代中国对儒学的复杂心境
作者: 胡明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扬弃   儒学  
描述: 在西学的冲击下,近代中国人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各个阶层在寻找救亡图存出路的过程中对儒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扬弃,表现出了对儒学的一种复杂心境。经过近百年的较量,儒学受到了各种冲击,但始终没有被完全抛弃。
马坚对回儒对话的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儒对话   贡献   马坚  
描述: 回儒对话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国内无数贤哲为之作出了贡献。然而,贡献最大的公推当代的马坚教授,他是第一位也是惟一一位把《论语》由汉语直接翻译为阿拉伯语的翻译家,是对中阿文化交流、回儒对话贡献最大的中国学者。
援道入儒:王夫之境界的思想来源与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载   境界   王夫之   援道入儒   老庄  
描述: 援道入儒体现在王夫之从无到有批判、改造、吸收老庄以及继承、发展张载思想的两个方面,他使道家境界与儒家之有相结合,目的在于构建有境界儒家本体思想体系并总结以儒道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宋明理学。
回儒对话:云南伊斯兰学派个案的历史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儒对话   以儒诠经   云南学派   范例   本土化  
描述: 中国伊斯兰学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明清之际发生的“以儒诠经”文化运动、云南伊斯兰学派的“儒化”及云南学派在中国“回儒对话”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地方性知识所具有的全球意义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开展“回儒对话”的成功经验,应当成为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和平友好对话的范例。
中古时期的佛教与民族边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中古   民族边界  
描述: 由于儒士与道教的排斥及政府禁止汉人信佛的法律限制,佛教自汉代传入至西晋时期,信仰者大多为“羌胡”,佛教在一定程度及范围内,成为民族边界标识的工具。十六国北朝时期,政权建立者因其民族身份,对“夷狄之神”佛教大力支持,以此凸显其民族身份,但汉人信仰佛教禁令的解除,形成了“胡、晋略皆奉佛”的局面,又在宗教层面上弥合胡、汉民族边界。北朝时期,太武帝与周武帝在极端反佛的方式下,也有摆脱本民族印记、认同华夏的意图。隋唐时期,困扰内迁胡族的胡、汉冲突与儒、释、道三教论争,得了比较圆满的解决,佛教成为胡、汉共同的信仰,促进了共同民族意识的产生。
论孤山智圆的生死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闲居   生与死的关系   孤山智圆      
描述: 作为一名释子,智圆是以追求生死的解脱为其一生学术的归旨。然而,智圆采取中庸之道,主张将儒、释、道三者融和,因此,智圆在阐释生死问题时与传统的佛学谈论生死是不一样的。并且,由于智圆对病有切身的体验,他所讲的生死具有世俗化的倾向。进而,孤山智圆提出了一种"闲居"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
儒、释、道婚姻家庭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景观   人类社会学   天经地义的事   伦理政治   男婚女嫁   阴阳互补   婚姻家庭观   理论与现实   伦理道德   婚姻观  
描述: 儒、释、道婚姻家庭观张树卿在《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第6期撰文提出: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不同时代的文化中都呈现出不同的社会人文景观。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婚姻观,主张积极入世。把男婚女嫁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并以小家庭喻比国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道家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元素   传统文化  
描述: 复兴中华文化必须回归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道家学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一直浸润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大支柱特立并行、三足鼎立,既和而不同又和合通融,既存在合流,也存在贯通,无论是合流还是贯通,作为"从根源上思维的形而上学"的道家学说都在其中发挥着主流文化的建构作用。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论,是将向自然无止境地索取作为人的幸福源泉的理论,这种理论只会将人类导向灾难,使人类陷入深层危机。阐发和传承以《道德经》为代表的人文原典的精髓,是时代交给我们的重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课题。
鸡足山佛教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文化   旅游开发   鸡足山  
描述: 宾川鸡足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其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儒、释、道学说交融的经典之作。如何利用鸡足山丰富的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层次开发佛教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对当地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西人性观:历史的嬗变与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历史嬗变   中西人性观  
描述: 比较中西人性观不能简单地说中国思想家主张性善,西方思想家主张性恶;中国人性观是感性的,西方人性观是理性的。比较的目的主要不在区分其优劣长短,关键在于搞清人性的真相是什么,找出中西方思想家在人性的言说中有哪些理念具有超越性价值。中西人性观的比较应从其动态的历史嬗变中通过性善性恶、感性理性、人的超越性这三个维度加以考量。中国的人性观建立在自然血缘和宗法人伦的社会土壤条件中,是在宗教、政治与哲学三位一体结构中言说;西方的人性观建立在神祇、契约、自由人伦的社会土壤条件上,是在神话、宗教、政治、哲学的社会结构中言说。西方把人性是什么的决定权留给理性和信仰,最后的裁决权在上帝;中国把人性的决定权交给人自己,是试图在人间建立精神王国。西方人认为,意志自由和创造力是从上帝那里获得,中国的儒释道则认为,从天道中同样能够获得生生不息的创化能力和内在超越的自由品格。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