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梁漱溟出入儒佛的生命轨迹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家   梁漱溟   亦儒亦佛   儒佛异同   儒家  
描述: 梁漱溟出入儒佛的生命轨迹
管东溟《续原教论评》析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交涉   辟佛   护法   管东溟   理学  
描述: 理学辟佛论与佛门护法论的对诤,是宋明思想史上值得关注却较被冷落的研究议题。宋末以来,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其辟佛论述掌握了学术界的话语权;於是扞卫佛门义理的护法着作乃相应而生,针对理学家的观点进行反驳。明初居士沈士荣所着的《续原教论》,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降至晚明,理学思想的发展已臻烂熟,佛教界亦大有复兴之势,儒佛之间的沟通更为频繁紧密,会通三教的思想家管东溟於此背景下,重新回头检视程朱的辟佛论和沈士荣的护法论,撰写《续原教论评》一书,试图从一更高的视野化解两者的对立。一场超越时空、多重视角的义理对话,遂在此文本中展开。无论是《续原教论》或《续原教论评》,皆是长期为当代学界所忽视的着作,後者更因文本获取不易,致使其丰富的内容沈埋久之。本文首先对沈士荣《续原教论》的基本架构与主要论点加以介绍,并考察此类护法书在晚明的流传情形。其次分析管东溟在《续原教论评》一书中,面对辟佛与护法的论诤,所展现出的思想立场、时代关怀、以及在宋明思想史上的意义。企能在儒释交涉的议题上,对学界有所贡献。
山岳与修行:弘法大师山居诗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弘法大师   山居诗   杂密   空海和尚   山岳修行  
描述: 山林作为隐逸空间,在文学中从《楚辞.招隐士》、《庄子.刻意第十五》和《庄子.天道第十三》就已经开始,但是,自从谢灵运完成〈山居赋〉之後,东汉以来由僧俗所开创的儒、道、释三种「山居」传统,才得到三教合会式的呈现。入唐以後,「山居诗」成为诗中一大类型,以「山中」、「山居」、「入山」为题者,在《全唐诗》中就有150笔以上。本文综合采集空海和尚诗歌作品共四十八首,其中以「山居」为主调者,如〈游山慕仙诗〉、〈入山兴〉、〈山中有何乐〉、〈徒怀玉〉等共九首,占其诗歌总数近五分之一,明显可与六朝以来及初盛唐的「山居诗」相比照。本文的考察发现,空海的山居诗在思想内涵上虽触及三教合会,但实际上以大日如来法身佛的法门一门深入,表现出以「山」为净土,远离俗世秽土的修行方式。入山即入佛法身,这种密教的圣山观念,与中国六朝到唐的僧俗的山居诗迥异。在诗歌意象上,空海山居诗呈现出以「云」与「屋」的意象为象徵,这和中国僧人山居诗的表现相同,但意象指涉的内涵则各有差异;在诗歌表现功能上,空海和中国的山居诗同样都有「自我抒情」与「问答应酬」两种倾向,但中国的山居诗人,酬答含蓄,言而不言,空海则大谈佛理,法音宣流。
儒佛会通方法研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会通   三教合一  
描述: 佛家传入中土以後,就与原具有竞争关系的儒道两家思想发生更复杂的三角关系,其间有相互融合,也有相互批判。本论文乃是针对历史上儒佛会通方法作研究,故首先针对已往儒佛会通的重要言论进行梳理,不求完备;其次,归纳出其会通类型,据作者所得,有名异实同论、教异道同论、迹异理同论、本末内外主伴论、判教融摄论、殊途同归论、万法同源(一心)论、超越体证论等八种;并进而探讨其论据是否成立;最後,指出会通是为了要化解冲突,但是「会通」的确实意义又是如何呢?如果没有弄清它的含义,那麽所有的讨论都不免困难重重。儒佛经过了近二千年来的「会通」,即便理论上无所谓真正的成功,不过前人努力化解冲突的经验,还是值得学习的,那就是彼此理解、尊重、学习与欣赏。
全唐五代僧人诗格的诗学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僧   诗格   以禅论诗   唐诗学  
描述: 中国文化自佛经传译入中土後,文学、思想、社会、习俗都有进一步融合佛教的痕迹,在诗歌方面也渐渐形成以禅入诗、以禅喻诗的现象。六朝开始的僧人都熟习儒释道典籍,能诗能文,到唐代更形成所谓的「诗僧」族群,他们参与诗歌创作并提出诗学专着,对诗格、诗法的归纳、诗歌美学的开拓,都有增补之功。本文以全唐五代僧人的「诗格、诗式」为讨论,藉一般诗论的重心,分为「声律论」、「对偶论」、「体制论」、「创作论」与「风格论」等五大范畴,加以观察分析,最後归纳出其中的诗学意义有:「继承六朝声律、对偶等诗法,参赞唐诗体制」、「增补诗道内涵,深化诗歌美学」、「载录大量僧俗典范诗作,建立诗歌传统」、「影响後代诗格、诗话,形成以禅论诗风尚」等几个面向。本文一方面以诗学既有的成果作对照,一方面透过僧人诗格逐一举例检证,用以凸显僧人在唐诗学建立过程中的贡献。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交涉   严羽   宋代诗学   沧浪诗话   以禅喻诗  
描述: 中国古典诗学起最早是环绕《诗三百》为主的儒家诗观,到了陆机提出「缘情说」才揭开了诗学观念的新页。但事实上,在情志一体的角度,陆机的「缘情」说仍是在「言志」的系统下,只是突显情感因素在诗歌中的重大意义而已。诗学观念能放开儒家现实关怀与实用主义的视野,大步迈向唯心的超越领域,必待三教融合的文化意识在士大夫生活中高度成熟以後的唐宋阶段。唐代诗人因庶族抬头、缁素合流,作品中高度实践了三教融合的观念,宋代诗话则是诗学理论的圆熟反省,只有在宋人对诗体的省思中,我们才能看到三教融合之後,诗学观念有跨越儒家思维的进步与开展。以这个角度来说,严羽《沧浪诗话》是极具观察意义的。过去研究严羽诗论的着作不少,一般以为严羽论诗的特识在「以禅喻诗」,实际上,「以禅喻诗」是唐宋间的论诗现象,现象背後的真正因由则是儒佛交涉的结果。针对严羽「以禅喻诗」,论者已多;针对儒佛交涉的诗观,则尚无研究者触及。本文即从儒佛交涉入手,希望藉儒家诗学观为对照,映显严羽诗论的特识,进一步更希望突显儒佛交涉的问题不应只是存在於思想史上,而是中国文化史上全面存在的议题,它在诗学观念上也能获得验证。本文全文凡分六小节。第一节为前言;第二节从诗「言志」的诗学传统说起,归纳先秦到汉代「言志」诗观主要涵摄的知、情、意内涵;第三节分析儒佛交涉下的诗学演进,以唐人「意境论」为明显起点,然唐人诗论仍祖述风雅,只是在「言志」主轴之外,融摄佛理,开展「取境」「穿境」之审美观而已。至於晚唐北宋,「以禅喻诗」风气大开,如东坡、曾几、范温等,成为严羽诗论之前导;第四节论严羽诗论的思想路径,将严羽诗论分为(一)「妙悟说」之拈出(二)诗家宗祖之建构等两条路径,厘析严羽诗论内容之主「识」、「最上乘」、「悟入」暨以汉魏盛唐为「第一义」诗体等观念,并观察其「妙悟说」与大慧宗杲及临济禅的关系、其宗祖说所留下的历代辩诤、其论诗不提《诗三百》以别出儒家蹊径之用心;第五节析论严羽诗论中的儒佛辩证,观察严羽刻意大量用临济禅语,用妙悟说代替讽谕风化,回避《诗三百》,应是有他力矫时弊的一番用意;第六节结语出严羽未尝反对儒家「诗言志」诗观,只是未加着墨而已,他的诗论是着力於禅喻,矫时人议论说理,使诗回归於含蓄本色。
儒理与禅法的合流以大慧宗杲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佛教自传入中土以来,就一直与中土的儒道思想彼此发生既融合又批判的局面,但总的方向是走向三教合一,此一趋势,盛於唐宋之际,至宋明而大成。本文以南宋大慧宋杲禅师对儒释的见解为考察的中心,透过以下章节:(一)前言,(二)大慧宗杲所面临的时代问题,(三)大慧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四)大慧对儒释的看法,(五)大慧的看话禅,(六)结论,来论述。大慧的看话禅是本着大乘佛教的精神,关心世间,接受儒家的忠孝伦理。究竟他是如何来论证「儒即释,释即儒」?他常采用所谓的「殊途同归」、「名异体同」等策略,其实均只是表面而非究极,其极归本於悟,於悟中现其不分别也。此儒释合流的禅法,正好与当时天童正觉走道释合流的默照禅法相对照。他们各自代表临济宗与曹洞宗在宋代二大禅宗的流别,其一偏主禅儒合一,另一偏主禅道合一,其间的互诤,似乎又映现了先秦儒道互诤的影子。由於本文的目的仅在论及大慧儒释合流的思想,所以,有关天童正觉的默照禅法,仅在行文时略为提及,以便对照而已,其详有待後续研究。
从大历、贞元年间的文化背景看梁肃的维摩诘信仰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历   贞元年   维摩诘信仰   梁肃  
描述: 梁肃是大历、贞元年间儒林推重的人物,本文考察了他在此期间的佛教信仰的特点,认爲「反经非圣不可以训」的主张代表了梁肃在儒释两家中反对邪说、回归教源时所坚守的原则立场。这一主张是在大历、贞元年间佛法和国家都到了思革其弊的危机时刻中産生的。梁肃对佛教义理的重视表现在他对天台宗所注《维摩诘经》的研习和使用。这些经过智顗、湛然重新诠解的「无住爲本」和「三观」法门不仅渗透到了梁肃的文章制作的思路,还影响了他的应世策略,使他的宣扬儒术和爲文创作具有倡导风气和超迈流俗的精神品质,爲当时知识界树立了「处俗持真轨、居家不染尘」的士大夫居士的典范。
《集南山礼赞》之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圆   道宣   允堪   忌斋   南山祖师礼赞文   斋忌礼忏文   宋代佛教   仁岳   元照   集南山礼赞序  
描述: 《集南山礼赞》乃是北宋.元照律师(?-1116)所编的南山道宣律师的斋忌礼忏文集,可惜此一书名於各史传、目录中皆未曾着录。事实上,元照於元符三年(1100)时,已将智圆(976-1022)、仁岳(?-1077)、允堪(1005-1061)三人所撰同名之〈南山祖师礼赞文〉合为一集,重新修订增补,并於书前加上一篇〈集南山礼赞序〉,所收三篇礼赞文之後亦各附有简短识语,说明修订的情形或内容的考释。由於宋代的斋忌礼忏文相当盛行,而斋忌礼忏文也可说是儒释文化交融下的重要产物之一,可惜历来乏人讨论,因此不揣孤陋,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对《集南山礼赞》及相关的历史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祈请诸位方家惠予指教。
宗密〈原人论〉三教会通平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密   和会   佛教   原人论   三教会通   体用  
描述: 本文探讨宗密批判儒、道,会通三教的理论问题。本文也对宗密以及之前佛教界使用「会」「和会」「会通」等词,作了分析。〈原人论〉以真心作为会通三教之根据,依华严教理而成立开权显实、以实会权的「全拣全收」模式。这比宗密之前的三教调和论,更具有深刻的形上学意义。宗密批判儒道时,涉及本体论与宇宙论的争议。对此,当代学者颇有批评,本文有所回应。牟宗三先生有关佛教「体」「用」的论述,本文也试作回应。笔者认为〈原人论〉视真心为一切净、染法之本体时,也难避免宗密所批评的儒道「一因」说的困难。可是,不论以〈原人论〉的真心思想或单以一般缘起法来会通三教,恐怕站在儒道二教的立场,都难以接受,这是三教会通的根本难题。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