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及其影响——以山东地域与山东籍学者为中心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魏晋南北朝   区域宗教   三教会通  
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及其影响具有代表性,以山东地域与山东籍学者为中心考察,可以发现山东地域"儒释道"三教的发展过程和文化格局与全国大体一致。从汉末到西晋,山东地域在思想文化方面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学;道教已经起步,正在发展壮大之中;佛教则因传入较晚,尚未成气候,在山东影响不大。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地域的文化格局发生了改变,儒学式微,失去一家独尊的地位;佛教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势头正盛;道教也有所发展,但总体上比佛教略逊一筹。因此,这一时期的山东形成了"儒释道"三足鼎立之势,而山东籍学者"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对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三教会通"的历史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以山东地域为代表形象地展示于区域宗教之中。
从憨山的《中庸直指》看其三教会通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企业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直指》   憨山德清   三教会通  
描述: 儒释道三教是封建社会统治的意识形态,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相互冲突,但三教合一思想已经被整个社会所接受。憨山德清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本文主要从憨山德清的《中庸直指》一篇,对他的三教会通思想和其三教会通的方式进行分析。阐释其最富于代表性的佛道观,总结其在《中庸直指》中关于三教会通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特点。浅析憨山德清从佛教思想和教义方面来解释中庸思想的主张。
论花郎道教育理念的现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流   花郎道   三教会通  
描述: 花郎道以“世俗五戒”和“悛恶更善”、“上敬下顺”、“五常六艺”、“三师六正”等方面作为教育内容,以“或相磨以道义,或相悦以歌乐、游娱山水,不远不至”作为最为主要的教育形式,这充分说明花郎道是在原有的“风流”的共同社会理念上,加之以儒、佛、道三教思想,并根据时代的要求对青年进行教育,其对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论苏氏蜀学的学派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   经史学   苏氏蜀学   儒学   三教会通  
描述: 苏氏蜀学由四川眉山苏洵(1909~1066)及其二子苏轼(1036~1101)、苏辙(1039~1117)创立。苏氏父子独标新帜,公开援佛道入儒,形成包括张耒、秦观、黄庭坚、补之等文人学士在内的蜀学学派,其特征为会通诸家,以儒为本;长于经史文学,理论思维薄弱。
论苏氏蜀学的学派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   经史学   苏氏蜀学   儒学   三教会通  
描述: 苏氏蜀学由四川眉山苏洵(1909~1066)及其二子苏轼(1036~1101)、苏辙(1039~1117)创立。苏氏父子独标新帜,公开援佛道入儒,形成包括张耒、秦观、黄庭坚、补之等文人学士在内的蜀学学派,其特征为会通诸家,以儒为本;长于经史文学,理论思维薄弱。
宗密〈原人论〉三教会通平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密   和会   佛教   原人论   三教会通   体用  
描述: 本文探讨宗密批判儒、道,会通三教的理论问题。本文也对宗密以及之前佛教界使用「会」「和会」「会通」等词,作了分析。〈原人论〉以真心作为会通三教之根据,依华严教理而成立开权显实、以实会权的「全拣全收」模式。这比宗密之前的三教调和论,更具有深刻的形上学意义。宗密批判儒道时,涉及本体论与宇宙论的争议。对此,当代学者颇有批评,本文有所回应。牟宗三先生有关佛教「体」「用」的论述,本文也试作回应。笔者认为〈原人论〉视真心为一切净、染法之本体时,也难避免宗密所批评的儒道「一因」说的困难。可是,不论以〈原人论〉的真心思想或单以一般缘起法来会通三教,恐怕站在儒道二教的立场,都难以接受,这是三教会通的根本难题。
马一浮的儒佛会通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华严宗   门户之争   尔雅台   马一浮   义理名相   理学   三教会通   “理一分殊”   颜子所好何学论  
描述: 马一浮的儒佛会通观
论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寇谦之   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   宋明理学   陶弘景   韩愈   柳宗元   天师道   三教会通   陆修静  
描述: 论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其文化意义屈小强一、中国佛教的"本末会通"入唐以后,特别是进入中唐以后,伴随着中国佛教各大宗派建构的完成和佛教内部急剧出现的两极分化(即出现了平民僧侣阶级与享有特权的贵族僧侣阶级)以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大起大落(以"安史之乱"为典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