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北魏道教领袖寇谦之
作者: 韩府   来源: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寇谦之  
描述: 本书介绍了寇谦之在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道教体系实质上开启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上儒释道三教合一所做出的贡献。
寇谦之援儒入道思想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寇谦之   述评   援儒入道  
描述: 北魏时期的道士寇谦之,以儒家礼教规范道教,主要是从儒家的"礼度"、"唯贤是授"、"中和"、"入世精神"和"男女授受不亲"五个方面援儒入道。寇谦之"援儒入道"的道教改革,实现了道教的发展和安邦治国的使命。
北魏道士寇谦之的新道教论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师   寇谦之   斋醮科仪   新道教  
描述: 北魏道士寇谦之是新道教的倡行者,是民间道教转化为官方道教的重要人物。寇谦之的著述及《老君音诵诫经》所反映的思想,说明寇谦之秉承早期正一道教诫,新道教以维护张陵教法为特点。寇谦之汲取儒释思想于新科之中,其改革为道教成为国家宗教奠定了基础。
寇谦之对天师道的改造及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革内容   寇谦之   历史影响   天师道  
描述: 寇谦之对天师道进行了改革并创立了北天师道,在道教史上影响深远.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天师道在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弊端,主要有:(1)教团组织涣散、理论混乱.(2)常被农民起义利用.第二部
引儒入道——寇谦之对北方天师道的改造
作者: 暂无 来源: 敦煌学辑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寇谦之   改造   天师道   儒学  
描述: 北魏寇谦之对北方天师道的改造,把儒家思想,特别是儒家礼教思想引入道家理论,使北方天师道摆脱了原始道教的面貌,从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这一现象,不但体现了道教官方化的历史进程,也充分说明了北魏时期儒学对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道教的传播与政治:以新天师道为例对早期道教传播体系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天师道   政治   传播   寇谦之   道教  
描述: 五斗米道北迁后,三张的传统传教方式被打破,道教的传播体系陷入混乱状态。紧接着佛教迎来了侍入中土后的第一个发展高峰,这对道教的传播也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为了重振道教,以寇谦之为首的上层道士借鉴佛、儒思想,清整旧天师道的传播体系,将新天师道建立在依附上层政治的基础之上。
北朝儒释道论议与北方学风流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魏   魏书   周武帝   寇谦之   儒释道   道士   寺院地主   崔浩   儒学   高僧传  
描述: 论议,即讲论和对议,在我国中古时代是朝野商略政务、榷量学术的一种形式。汉唐时期常有论议发于朝堂之上、庠序之中、学人之间。宋代学者王钦若、杨亿等编《册府元龟》的《总录部·论议序》概述古代论议的政治功能与学术宗旨是:“考古今之得失,评理道之臧否;稽合众说,以归于至当,发明大训,用垂于可久”。提出从论议的形式评量论议高下的二十字标准:“文质兼备,纲条不紊,遣辞本乎闳达,析理畅乎精微”。还综括古代论议内容,将之大别为学术、时议、俗尚和政事四类;又将古代论议从形式上归纳为讲论(“品题”“扬确”“诠述”“讲求”属之)和对议(即辩对,“讥(击)短”“驳难”属之)两类。
天师道“佐国扶命”政道观的特点和意义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道观   佐国扶命   寇谦之   道教   道俗合一   传统文化   天师道   陆修静  
描述: 南北朝时期,天师道提出了佐国扶命的政道观,形成了神圣即世俗,世俗即神圣的道俗合一政道价值取向,主张以尊王尊礼来解决天下长治久安与个人长生久视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承认王权在神圣和世俗两个领域中的至上性,这一主张适应了王权的政治和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标志着道教从此摒弃了原始道教那种试图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政治主张,为天师道获得合法性社会地位及道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与政治正统开辟了道路,并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以君权至上为基础儒释道三足鼎立的社会文化模式奠定了基础。
试论北朝儒佛道的初步融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神仙方术   佛教   儒家思想   社会动荡   寇谦之   道教戒律   儒家学说   三教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  
描述: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风靡全国.儒、释、道三家鼎立,互相斗争,又互相吸收、融合,对进一步完善封建统治思想,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本文试从几个角度,对这一问题作粗浅探讨. 一、三教融合的历史背景佛教的传入始于两汉之际.开始人们对它认识十分模糊,看作是神仙方术的一种,因而其传播的范围也很小.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民穷愁离苦.为了寻求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
论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寇谦之   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   宋明理学   陶弘景   韩愈   柳宗元   天师道   三教会通   陆修静  
描述: 论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其文化意义屈小强一、中国佛教的"本末会通"入唐以后,特别是进入中唐以后,伴随着中国佛教各大宗派建构的完成和佛教内部急剧出现的两极分化(即出现了平民僧侣阶级与享有特权的贵族僧侣阶级)以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大起大落(以"安史之乱"为典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