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内圣外王”的关系建构及其哲学反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圣外王   返本开新   体用  
描述: “内圣外王”的学术观念出现于先秦,是诸子百家共同的学术主张和学术思想。然经宋儒以“体用”之维理解和诠释后,被后儒不加反思和批判地视为儒学固有的基本命题。宋儒以“体用”之维搭建在“内圣”之域和“外王
论熊十力早期“体用”论的变进与完善——以与《新唯识论》为中心的比较之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探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熊十力   新唯识论   体用  
描述: 熊十力以体用论在学术史上著称,故而研究其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可是体用论早期文本中变进的轨迹却少有研究。借助《唯识学概论》、《唯识论》和《新唯识论》,本文以文献对勘与思想比较两个角度探讨
体用关系角度理解儒家的道德论述:兼论当代儒学的核心价值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道五德   儒家道德   体用  
描述: 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以"道"为根本之德,是人生的根本原则、政治的最高理想和治国安民的战略。儒家之"德",是指对"道"的体悟、实践,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儒家思想逻辑中,道、德关系实质上是体用关系,"道
《管锥编》体用关系言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体儒用   仁体礼用   中体西用   体用  
描述: 体用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中一对很重要的概念。二者是存在与功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有表层和深层两种含义。古人治学很注重体用结合:儒家建立了以仁为体以礼为用的思想体系;魏晋士人则持以道为体以儒为用的文学观;近代为挽救文化危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呼吁。
浅谈后天八卦与《大学》中"八目"的关系
作者: 李豪仁   来源: 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论坛暨第二十五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后天八卦   八目   体用  
描述: 八卦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体为本体,为核心;用是体的外在表现。是围绕核心来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后天八卦重在经世致用,而《大学》自古以来被称为儒家的"总纲",先儒把它分为"三纲"和"八目"两大部分,纲,即纲要,核心;目,即条目,方法。大学之道,就是通过条目的次第功夫以达到总纲的要求为目的,也是教人通过效法地道而后返于天道,最终以天人合一为终极目的修持要道,所以"八目"为用,"三纲"为体。然而后天八卦与《大学》中的"八目"有什么关系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笔者不才,今就这个问题陈述一些管窥之见。
超验主义中的以道为体与以儒为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外国问题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超验主义   爱默生   儒家   体用  
描述: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超验主义哲学家和美国文艺复兴的思想领袖。在他构建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中,既吸收了西方哲学中的精华部分,也积极的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汲取养料,接受儒家思想,并为己所用。虽未接触道家思想,却与之奇妙的契合,最终体现为以道家为体,以儒家为用的思维模式。
贺麟的儒家思想现代性话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能性   文化   儒家思想   现代性   体用  
描述: 三个方面回答了是否可能问题;从文化的体用之辨回答了为何可能问题;从检讨和“化西”两个途径回答了如何可能问题。他不是在儒家思想中找寻个别现代性因素,而是从整体上反思儒家思想现代性开展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
憨山德清的三教一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   止观   体用   三教一源  
描述: 在总结前人三教合一论的基础上,憨山德清以佛教之心性统摄儒、释、道三家,又以佛教人、天、佛三乘判设三教。他认为,三家皆由无我之体而达利生之用,止观则是三家了达无我之体的共同工夫,三教源流皆同,不同只在浅深而已。憨山在三教关系中坚持佛教的究竟地位,以人道作为佛法之工具,表明晚明强劲的佛教世俗化的理论趋向。憨山的三教一源论不仅在三教关系理论上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而且对晚明社会居士佛教兴起具有思想指导意义。
“相与为体”中的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
作者: 李斯明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相与为体   儒学   体用  
描述: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主干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儒学以其价值理性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性的伦理指向促使并巩固着中国的“超稳定社会结构”。然而进入近代社会以来,随着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社会领域和社会思潮的变迁,儒学逐渐从历史舞台的中央退居到了“幕后”,成为了没有了现实支撑其“身体”的“游魂”,被陈列在了“博物馆”中。儒学的命运离不开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主流的社会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意识形态要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就要不断地在马克思主
汤一介先生的哲学馈赠——让东西方哲学的不对称成为过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情境   互系性诠释   知行   汤一介   体用  
描述: 东西方的哲学存在深重的、似乎不可克服的不对称。长期以来,儒家哲学被视为一个从西方宗教意义衍生的传统,我们可以很顺畅地在西方框架内对它进行理论化和概念化,而不必担心会有什么代价。对中国进行概念化与理论化,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家职业偏见,也是中国自己的问题。汤一介先生对哲学学科有着全球性和多元性的理解,对汤先生来说,哲学家的责任,是要用我们的文化资源,为更美好的世界创造新思想,生产所需的社会学识。在汤一介对中国哲学的解读中,人类道德和自然和谐——真、善、美——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汤一介的出发点和他采用的中国哲学中具有最广泛和最根本意义的特定范畴即是"天人合一"。汤先生将"天人合一"作为"真"或者也许可以说"真正的生存"意味着什么的终极来源的道德律令。随着汤先生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而出现在西方的书架上,新一代的年轻哲学家也将分享到这一学识与贡献。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