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与汉语训诂学
作者: 张玉梅   李建国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教   孔子   方法体式   训诂理念  
描述: 春秋时期周代礼坏乐崩,学下民间,孔子创办私学,除短期从政外,大部时间用以传道授徒。作为儒学开派大师,孔子在长期学术研究和教学中,初步形成系统的训诂理念,秉持基本训诂方法,培植朴学风格,为后世传统语言学、特别是汉语训诂学导夫先路,确立范式。汉代的注释训诂,宋代的义理训诂,清代的考据训诂,虽离合损益有之,多未出其范围。孔子实为中国文献训诂第一大家。
法国汉学家儒莲的早期戏曲翻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法文化交流   马若瑟   法国汉学   儒莲   戏曲海外译介  
描述: 文学翻译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交流过程中发生的文化筛选的集中反映。因此,对翻译活动的研究有助于凸显文化交流的内在脉络。对19世纪法国汉学家儒莲初期戏曲翻译活动及译作的梳理与分析表明:在19世纪法国汉学家的戏曲翻译活动与17、18世纪的中法文化交流,尤其是某些法国耶稣会来华传教士的工作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承继关系。
“几何之理”与“几何之用”:利玛窦“数学观”的历史探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学观   易佛补儒   利玛窦   克拉维乌斯   几何之用   几何之理  
描述: 明末由利玛窦所主导的西方数学的引入,开启了中西两种异质数学思想碰撞与交融的历史。本文将利玛窦所著《译几何原本引》与克拉维乌斯1574年版《原本》的《导言》内容进行比对,发现两篇文本内容相关,利玛窦的数学观可以溯源到乃师克拉维乌斯。利玛窦引用并拓展了克拉维乌斯论述"几何之用"的部分,在"几何之理"方面却遮蔽了克拉维乌斯所持有的柏拉图哲学色彩的先验观点,转而采纳中国传统的"格物穷理"学说。利玛窦"数学观"的继承与变异与其所秉持的"易佛补儒"传教策略有关。
京派小说与中国文化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禅宗   儒家   京派小说  
描述: 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较,京派作家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他们把这种精神投射到其创作中去,进而烙下了深刻的印痕,这在京派小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京派小说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精神的影响,从哲学意蕴到文化意蕴,到处流露出传统文化的气息,形成了其作品独有的韵味和艺术魅力,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恰是他们创作成功所依赖的深厚土壤。
中国古塔的儒释道文化意蕴钩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堵坡   道教   儒教  
描述: 塔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佛教建筑类型。它在近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从古印度的堵坡到现代千姿百态的塔的变迁 ,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特征。其中 ,儒、佛、道三教文化在塔的形象和内含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
贺麟的儒家思想现代性话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能性   文化   儒家思想   现代性   体用  
描述: 贺麟提出儒家思想的新开展问题。这一问题可以解读为儒家思想的现代性开展的可能性问题。我们从是否可能、为何可能和如何可能三个问题入手考察贺麟的解题思路:从儒家道德的批判、非儒思想的提倡和西方文化的引进三个方面回答了是否可能问题;从文化的体用之辨回答了为何可能问题;从检讨和“化西”两个途径回答了如何可能问题。他不是在儒家思想中找寻个别现代性因素,而是从整体上反思儒家思想现代性开展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话语框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儒家思想现代性开展的现实可能性、解释能力、客观途径等问题。这些问题表征出现代儒学复兴运动的内在困境。
中国现代化的理性资源——儒学的现代困境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基础   内圣   现代科学   儒学   外王  
描述: 实现现代化是今日中国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源自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方法体系的支撑。在中国人既有的传统哲学资源中,儒门外王之学明显侧重于皇权社会的政治建构,而宋明以来的新儒内圣之学又仅仅落实在主体心性修持的一边,因此都不能为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扎根提供适切有效的方法论基础。中国人介绍、传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动因只在政治社会层面。但是,自被确立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之后,以唯物论与辩证法为思想精髓的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人吸纳与发展西方现代科学最得心应手的方法、工具。这不但及时克服了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目前及今后中国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的存活空间。
吕不韦:崇儒重道的杂家历史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货殖列传   秦始皇   杂家   战国策   吕不韦   历史哲学   公元前  
描述: (一) 吕不书生年不可学究,卒于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原是濮阳(卫国国都)人(《战国策·秦王》)。曾到韩国经商,成为“家累千金”的“阳翟大贸”。当时工商大贾与王公贵族公开往来,甚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史记·货殖列传》)。如秦始皇尊崇大畜牧主鸟氏倮,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