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译玄:最早英译《道德经》(1859)译文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鲁《道德经》手稿   《道德经》最早英译   儒莲   湛约翰  
描述: 1868年湛约翰英译《道德经》被认为是最早英译本,然而,笔者新发现的耶鲁稿本,完成于1859年,则要早得多。该稿是一位传教士学校的学生为裨治文所誊抄准备,而后辗转至卫三畏手中,被带至耶鲁大学珍藏至今。本文对比几种早期译本,讨论了耶鲁稿本如何翻译形而上的"道"。耶鲁稿本继承了儒莲法语译本的"科学性",没有如湛约翰译本那样处处暗含了与基督教教义对比的意图。湛译本和耶鲁稿本都较为简洁,但后者某些章节要较前者更为客观。这些都可从翻译形而上范畴的词汇看出。
法国汉学家儒莲的早期戏曲翻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法文化交流   马若瑟   法国汉学   儒莲   戏曲海外译介  
描述: 文学翻译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交流过程中发生的文化筛选的集中反映。因此,对翻译活动的研究有助于凸显文化交流的内在脉络。对19世纪法国汉学家儒莲初期戏曲翻译活动及译作的梳理与分析表明:在19世纪法国汉学家的戏曲翻译活动与17、18世纪的中法文化交流,尤其是某些法国耶稣会来华传教士的工作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承继关系。
从《灰阑记》译本看儒莲戏曲翻译的思路与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世纪法国汉学   灰阑记   儒莲   戏曲翻译   诗歌典故  
描述: 对中国戏曲作品的译介是法国学院汉学在19世纪上半期的主要成就之一。不过,认可其推动中法间文学交流的同时,也应看到,当时的汉学家受实证主义思潮等因素影响,在翻译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将语言与文化相割裂的倾向。本文希望以儒莲的《灰阑记》为例来展现这一问题。
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的首次尝试——论《景德镇陶录》儒莲法译本的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科技翻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典籍   深度翻译   编纂价值   儒莲   《景德镇陶录》  
描述: 法国汉学家斯塔尼斯拉斯·儒莲于1856年将中国陶瓷典籍《景德镇陶录》翻译成法文版本,并译其书名曰《中国陶瓷历史及其制作方法》,这是中国陶瓷典籍的第一部外译本,也是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的首次尝试。本文从深度翻译理论的角度评析了该译本的编纂价值,认为该译本尽管存在删减漏译、注释细节等方面的不足,但是其编排方式合理,内容涵盖丰富,注释方法得当,注释内容具有历史学、工艺学、文献学等诸多研究价值,在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实践中具有开拓性意义,即使在整个中外文化典籍深度翻译实践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沙米索《尼怨》出处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小曲   《尼怨》   儒莲   《尼姑思凡》   沙米索  
描述: 德国浪漫派诗人沙米索著有一首改编自中文的叙事诗《尼怨》,但长期以来学者们未能获知其确切出处。直到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罗泽确定该诗参照了法国汉学家儒莲所译汉诗《尼姑思凡》,但他并未找到所对应的中文诗作。本文经考证,推断儒莲的《尼姑思凡》译自同名明清小曲,并且儒莲对其进行了艺术加工。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