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灰阑记》译本看儒莲戏曲翻译的思路与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世纪法国汉学   灰阑记   儒莲   戏曲翻译   诗歌典故  
描述: 对中国戏曲作品的译介是法国学院汉学在19世纪上半期的主要成就之一。不过,认可其推动中法间文学交流的同时,也应看到,当时的汉学家受实证主义思潮等因素影响,在翻译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将语言与文化相割裂的倾向。本文希望以儒莲的《灰阑记》为例来展现这一问题。
宋江招安悲剧的历史文化反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招安悲剧   历史文化   反思   宋江  
描述: 立边功是《水浒》故事演变的最大推动力,招安便是服从于这一指向的必要手段。梁山"替天行道"的暴力行为,造成与权奸集团不可调和的矛盾,由此导致强大的梁山集团竟比不上那些被招安的绿林好汉。自以为招安便可实现草泽报国宏愿的宋江,一旦陷身官僚体制,只能落得悲剧下场。跟历史上"勇悍狂侠"的真人宋江相比,《水浒》中"儒化"的宋江之悲剧性在于,招安成功之日便是其失败之时。
打倒“孔家店”的“摩登圣人”:鲁迅对孔子和儒家的复杂态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孔子   儒家  
描述: 鲁迅是以打倒“孔家店”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但又被誉为“现代中国的圣人”。鲁迅对孔子和儒家有批评也有赞誉,他的思想继承了儒家关心国家人民的情怀和处事“诚”的态度。通过分析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批评,以及《十四年的“读经”》和《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等经典的反儒文章,本文设法揭示鲁迅对儒家的批评,实际上集中在“后之君子”将“诚”转变成诈伪,以及后来权势者树立儒家以巩固自己权力,而“聪明”人利用儒家为“敲门砖”以谋私利,实际上背离了儒家原来理念。
张籍交往僧人道士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籍   僧人   道士   交游  
描述: 作为儒门人物的张籍一生和僧人道士亦有较为频繁的交往,且多有诗歌酬唱赠答。据笔者统计,他结交的僧人道士约有三十余位,现存交游诗作六十余首。对这些材料的梳理考察,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张籍的思想。
高不绝俗和不同流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遗民   陈三立   遗民心态   忠清   民国立场  
描述: 辛亥鼎革以后,士大夫们面临着人生出处的艰难选择。在“忠清”与“出仕民国”的立场背后,体现为“清遗民”出处选择的多元性,也透露出清遗民历史境遇的特殊性和心态的复杂性。面对王纲解纽、政局翻覆、文化失语的时代环境,陈三立坚守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道统”精神。通过个人的自爱、自重来彰显道义,扶树道教,承传儒素,呼唤出独立自主精神的文化人。同时,在处理“前清”与“民国”关系上树立典范,为传统知识分子辟出一片精神家园。
高不绝俗 和不同流——陈三立与清遗民的心态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遗民   陈三立   遗民心态   忠清   民国立场  
描述: 辛亥鼎革以后,士大夫们面临着人生出处的艰难选择。在“忠清”与“出仕民国”的立场背后,体现为“清遗民”出处选择的多元性,也透露出清遗民历史境遇的特殊性和心态的复杂性。面对王纲解纽、政局翻覆、文化失语的时代环境,陈三立坚守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道统”精神,通过个人的自爱、自重来彰显道义,扶树道教,承传儒素,呼唤出独立自主精神的文化人。同时,在处理“前清”与“民国”关系上树立典范,为传统知识分子辟出一片精神家园。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