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佛儒交涉与晚明佛学的经世思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交涉   儒佛俱显   佛教经世   晚明佛教  
描述: 佛教性体论或心体论与程朱儒学理体论之间的相互歧异,是晚明佛教丛林力图加以辨析的重要课题。阳明学的展开和流变、儒释混融形态的形成,使晚明佛教丛林把佛教出世解脱的般若智慧心性化、内在化,并体现出把佛教修证工夫德性化的佛学倾向,表明其受到宋明儒学心性──伦理本体论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晚明丛林佛教经世取向,是晚明儒佛调和论的主要内容,也是晚明佛教复兴的重要表现,
管东溟《续原教论评》析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交涉   辟佛   护法   管东溟   理学  
描述: 理学辟佛论与佛门护法论的对诤,是宋明思想史上值得关注却较被冷落的研究议题。宋末以来,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其辟佛论述掌握了学术界的话语权;於是扞卫佛门义理的护法着作乃相应而生,针对理学家的观点进行反驳。明初居士沈士荣所着的《续原教论》,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降至晚明,理学思想的发展已臻烂熟,佛教界亦大有复兴之势,儒佛之间的沟通更为频繁紧密,会通三教的思想家管东溟於此背景下,重新回头检视程朱的辟佛论和沈士荣的护法论,撰写《续原教论评》一书,试图从一更高的视野化解两者的对立。一场超越时空、多重视角的义理对话,遂在此文本中展开。无论是《续原教论》或《续原教论评》,皆是长期为当代学界所忽视的着作,後者更因文本获取不易,致使其丰富的内容沈埋久之。本文首先对沈士荣《续原教论》的基本架构与主要论点加以介绍,并考察此类护法书在晚明的流传情形。其次分析管东溟在《续原教论评》一书中,面对辟佛与护法的论诤,所展现出的思想立场、时代关怀、以及在宋明思想史上的意义。企能在儒释交涉的议题上,对学界有所贡献。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交涉   严羽   宋代诗学   沧浪诗话   以禅喻诗  
描述: 中国古典诗学起最早是环绕《诗三百》为主的儒家诗观,到了陆机提出「缘情说」才揭开了诗学观念的新页。但事实上,在情志一体的角度,陆机的「缘情」说仍是在「言志」的系统下,只是突显情感因素在诗歌中的重大意义而已。诗学观念能放开儒家现实关怀与实用主义的视野,大步迈向唯心的超越领域,必待三教融合的文化意识在士大夫生活中高度成熟以後的唐宋阶段。唐代诗人因庶族抬头、缁素合流,作品中高度实践了三教融合的观念,宋代诗话则是诗学理论的圆熟反省,只有在宋人对诗体的省思中,我们才能看到三教融合之後,诗学观念有跨越儒家思维的进步与开展。以这个角度来说,严羽《沧浪诗话》是极具观察意义的。过去研究严羽诗论的着作不少,一般以为严羽论诗的特识在「以禅喻诗」,实际上,「以禅喻诗」是唐宋间的论诗现象,现象背後的真正因由则是儒佛交涉的结果。针对严羽「以禅喻诗」,论者已多;针对儒佛交涉的诗观,则尚无研究者触及。本文即从儒佛交涉入手,希望藉儒家诗学观为对照,映显严羽诗论的特识,进一步更希望突显儒佛交涉的问题不应只是存在於思想史上,而是中国文化史上全面存在的议题,它在诗学观念上也能获得验证。本文全文凡分六小节。第一节为前言;第二节从诗「言志」的诗学传统说起,归纳先秦到汉代「言志」诗观主要涵摄的知、情、意内涵;第三节分析儒佛交涉下的诗学演进,以唐人「意境论」为明显起点,然唐人诗论仍祖述风雅,只是在「言志」主轴之外,融摄佛理,开展「取境」「穿境」之审美观而已。至於晚唐北宋,「以禅喻诗」风气大开,如东坡、曾几、范温等,成为严羽诗论之前导;第四节论严羽诗论的思想路径,将严羽诗论分为(一)「妙悟说」之拈出(二)诗家宗祖之建构等两条路径,厘析严羽诗论内容之主「识」、「最上乘」、「悟入」暨以汉魏盛唐为「第一义」诗体等观念,并观察其「妙悟说」与大慧宗杲及临济禅的关系、其宗祖说所留下的历代辩诤、其论诗不提《诗三百》以别出儒家蹊径之用心;第五节析论严羽诗论中的儒佛辩证,观察严羽刻意大量用临济禅语,用妙悟说代替讽谕风化,回避《诗三百》,应是有他力矫时弊的一番用意;第六节结语出严羽未尝反对儒家「诗言志」诗观,只是未加着墨而已,他的诗论是着力於禅喻,矫时人议论说理,使诗回归於含蓄本色。
南朝「踞食论议」所反映儒、佛交涉的理论思维与文化意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文史哲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交涉   踞食   名教   南朝   玄学   结跏趺坐  
描述: 所谓「踞食」,为僧伽坐仪之一,亦即踞坐(伸脚坐)而食,是中国在魏晋南北朝以來僧人进食时所采取的一种坐姿。本文要在从南朝士人郑道子与范泰对僧伽「踞食」现象的批判中,疏理其中歷程原委,并从儒、佛交涉的角度,观察二家論辩往覆的理論思维、诠释观点及所反映之文化意涵。 踞式向來即为违禮不敬之姿,僧人踞食即冲击到中土士人对传统仪法之接受惯性、观感与禮教观念,遂引发质疑与批评。名教論者往往藉由玄学思维模式,如:「崇本」、「理一」、「得意」之說的运用,作为阐释圣人「因方弘教」、「随俗制法」观念的理論工具,其间僧人的应对则自有维护戒律法理与僧伽自主之考量。研究发现,名教論者基於传统之文化情境,对僧伽踞食之法理多所误解;唯相关論议的目的,究非以「儒」统「佛」,而是引导出双方共同都能接受的作法,即以「结跏趺坐」作为二方於坐仪上的调和折衷之道。
「生生之德」与「境识俱显」:王船山诗论中的儒佛交涉意涵及相关诠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辅仁国文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交涉   王船山   境识俱显   生生之德   情景交融   以「量」论诗  
描述: 「生生之德」与「境识俱显」:王船山诗论中的儒佛交涉意涵及相关诠释
东晋「沙门袒服」论所反映儒、佛身体观的顺逆之辨及其文化意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交涉   东晋   何无忌   慈远   沙门袒服   身体观  
描述: 東晉時期的「袒服論爭」,在儒、佛交涉史上有一定的意義,所反映的是僧人服儀殊制於世禮所帶來的衝擊,此緣於袒服之儀形作為一種象徵或符碼,於當時的中土未有一套合宜的定義,故相關論爭可視為二家在立義中游移、反省乃至尋思的解讀過程。本文即以此為研究主體,從身體觀的角度切入觀察二家對袒服理解的歧異。研究過程中發現,二家皆籍由傳統經典舊經驗中的觀念,作為解讀右袒現象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從而賦予辨位上、形式意義上以吉凶等價值判斷的隱喻,但二家對沙門右手且身體觀的詮解卻有「順/逆」結果之不同:如佛教論者的代表慧遠,將右袒上綱到整個佛法修習的宗致問題,從而以緣「逆」為「順」的立場,賦予袒服以進德體道的內涵,認為右袒乃寓有對存生順化等因緣網絡解構的動機與因素,從而超越世禮之吉凶觀念;名教論者如何無忌則質疑慧遠是以右為凶,以袒為逆,有違傳統禮俗的左、右之辨。本文即在此間差異的對較中,觀察「名教」與「佛教」如何在宗致意識型態的介入與影響下,主導袒服所隱喻之身體觀詮釋的操作,最後再歸結於右袒於中、印文化交涉意蘊的檢討。
论儒佛交涉与宋代儒学复兴--以智圆、契嵩、宗杲为例
作者: 洪淑芬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智圆   宗杲   儒佛交涉   中庸   契嵩   道统论   尊韩   宋代儒学复兴   儒佛会通   非韩   古文运动   理学的形成  
描述: 宋代是儒學復興的時代,也是儒者排佛最劇烈的時期,同時也是士人參禪學佛以及儒佛交涉極為頻繁的時代。在儒佛頻繁的來往中,不但促進彼此思想的交流與融合,佛教徒也實質參與了宋學之開展的重要任務。孤山智圓、明教契嵩、大慧宗杲這三位宋代高僧,不但是宋代天台宗、雲門宗、臨濟宗的重要大家,同時都具有極淵博的儒學涵養。他們的年代,分值宋代學術演變的三個重要階段,包括宋初尊儒復古、北宋中期古文運動達至顛峰而理學開始萌芽期、南宋理學成熟之前期的三個階段,其儒學思想不僅具體回應了當時的儒學復興,也與宋代學術思想的發展與演變密不可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