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试议东晋门阀政治环境下谢安的教育理念及其对谢氏兴衰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晋   谢安   家教   儒玄  
描述: 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突出,世家大族无不重视家教家风.各家的家风、家学决定了其的荣辱兴衰.陈郡谢氏属于"新出门户",但人才辈出.如何理解谢氏的兴衰?谢安"开谢家门风",其教育理念对子弟的影响不容小觑.谢安的教育有"儒玄兼修"的特点,既重德政、务实;又兼顾清谈、"雅道",对子弟命运的影响较为复杂.
东晋儒学新变与陶渊明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晋   陶渊明   复古   儒学  
描述: 汉末至东晋,荆、江地区的儒学传统是“兼容博宗”、“慕通义理”,传统观念中“仕”与“隐”的对立一度趋于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陶渊明的思想也由先秦“原儒”的“复古”发轫,沿着“黄唐”之情一路衍生开来,在对“真淳”之世的追忆中寻找着“任真”与“守志”的平衡。
(南朝)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何以无竹?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像砖   东晋   竹林七贤   南朝  
描述: 竹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意象.但令人困惑不解的是,以"竹林七贤"为主题的(南朝)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上竟不画竹林,通过考证,发现魏晋时"七贤"并不偏爱竹子.而是于晋宋时期,儒、道、释三教合流,才创造出中国的竹文化,由此,可以管窥中国文化创新的一段重要篇章.
东晋南朝文化精神对儒家理想的叛离:兼论东晋南朝的文化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东晋   南朝  
描述: 魏晋南北朝之际,承汉末经学虚伪矫饰端绪,文化思想领域“儒学独尊”一统天下格局崩坏,魏晋风流,士风激荡,士大夫们开始了文化精神的重构。处于儒学式微、老庄方滋文化氛围下的曹魏西晋士大夫,由于深受儒风濡染,更由于文化传统的巨大惯性,儒学观念已固化为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故而,其时文化精神的重构不免陷于儒道双栖的两难之境,体现出傍徨不定的矛盾性。永嘉乱后,南北对峙,文化分途。北朝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儒学趋盛,东
东晋居士谢敷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说新语   谢敷   东晋   居士   高僧传  
描述: 东晋时期玄风寖盛、佛教东渐,佛法於广大的士族社会间开始流传起来,中土士人经由清谈、论辩、宣讲、交游、修行等各种形式与场合,开启了接触佛法的机缘,在士人於佛法信受的机缘与过程中,「名士」与「僧人
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玄双修   多元化   东晋   <论语>   注释  
描述: 从儒家经传诠释的层面上看,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可说是魏晋经学乃至东晋论语学的最显著特色.这不仅表现在玄、儒、佛这三大思想流派,都在东晋<论语>注文中有所体现,东晋时期的<论语>注家,尤其是玄、儒
东晋南朝的经学及其玄化和佛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化   东晋   经学   南朝   玄化  
描述: 东汉末年,儒家经学衰弱,以《老子》《庄子》为依据辨析名理的玄学兴起,西晋时达到鼎盛。东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西晋失败的历史教训,对道家清淡学风加以限制,把儒家经学重新推向统治地位,恢复学校儒学教育,置
东晋「沙门袒服」论所反映儒、佛身体观的顺逆之辨及其文化意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交涉   东晋   何无忌   慈远   沙门袒服   身体观  
描述: 東晉時期的「袒服論爭」,在儒、佛交涉史上有一定的意義,所反映的是僧人服儀殊制於世禮所帶來的衝擊,此緣於袒服之儀形作為一種象徵或符碼,於當時的中土未有一套合宜的定義,故相關論爭可視為二家在立義中游移、反省乃至尋思的解讀過程。本文即以此為研究主體,從身體觀的角度切入觀察二家對袒服理解的歧異。研究過程中發現,二家皆籍由傳統經典舊經驗中的觀念,作為解讀右袒現象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從而賦予辨位上、形式意義上以吉凶等價值判斷的隱喻,但二家對沙門右手且身體觀的詮解卻有「順/逆」結果之不同:如佛教論者的代表慧遠,將右袒上綱到整個佛法修習的宗致問題,從而以緣「逆」為「順」的立場,賦予袒服以進德體道的內涵,認為右袒乃寓有對存生順化等因緣網絡解構的動機與因素,從而超越世禮之吉凶觀念;名教論者如何無忌則質疑慧遠是以右為凶,以袒為逆,有違傳統禮俗的左、右之辨。本文即在此間差異的對較中,觀察「名教」與「佛教」如何在宗致意識型態的介入與影響下,主導袒服所隱喻之身體觀詮釋的操作,最後再歸結於右袒於中、印文化交涉意蘊的檢討。
灵隐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墨客   帝王将相   东晋   灵隐寺   中国   宗教  
描述: 灵隐寺自东晋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僧儒交融,谈禅论道,一吟一咏已蔚然成为文化大观。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多与灵隐寺结下不解之缘。灵隐寺共珍藏具有文物价值的字画、器物四百余件,其中不乏国家级文物,如敦煌唐人写经、宋雷峰塔经卷、明董其昌书写的清乾隆题签并书
儒玄兼宗 以礼闲情--陶渊明“新自然说”与东晋士风及佛教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士风度   佛教   东晋   新自然说   陶渊明   玄学   儒家礼学  
描述: 陶渊明“不佯狂任诞以积极抵触名教”的放达风度,即是东晋儒玄思想相互冲荡融合的结果,亦是重新抬头的儒家礼学对老庄玄学影响的反驳和校正的产物,故不应是陶渊明个人思想的“革新”或“创获”。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