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身体观语境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的现代价值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方   体育文化精神   身体观  
描述: 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和西方哲学的身体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思想背景,阐明了二者在价值追求、情感方式、气质类型、生命理念、方法体系上的不同与对立。指出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匡正西方体育文化的功利性倾向,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价值整合,强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呼唤文化自赏,并提出了在体育实践中推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路径:加强文化自觉,实现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加强国家制度安排,突出中国体育文化形象。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精神。
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体育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先秦   中国   古代体育   身体观  
描述: 从先秦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基本理论入手,探索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先秦时期,在不同的思想背景和治学传统下,形成了儒家社会化身体观、道家自然化身体观、医家实体化身体观;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各有千秋,共同筑造了中国古代先秦身体观的理论大厦,这三者分别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施加了社会化、自然化、和实体化的影响;诞生在这一片身体观土壤中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在社会伦理层面、万物自然层面及人体自身生命结构层面对当代体育文化有所补足。
论清儒经典诠释的拓展与限制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儒   语言   身体观   经典诠释   易卦  
描述: 人与宇宙始终为相即相融的关系,在诠释的活动中,主体客体始终无从分离,儒家经典的汉学解释和宋学解释,均不例外。通过分析《易经》"身体→语言→义理"思想架构,发现,其中《易》卦与人的身体对应,并反映客观的外在世界之规律。卦爻辞以身体源出天地阴阳之规律,视语言为发自身体而建构一切政治伦理价值,以字、词为核心,在卦爻辞中作种种的延伸衍释,等于运用语言来作为身体之内在价值与外在世界相遇的媒介。以此一宇宙观为基础,可了解到宋儒对于先秦经典中生命与宇宙一体的奥义,实有瑰丽而深邃的阐扬,但却忽略了语言的重要性;清儒注意到经典语言作为身体及义理实践的桥梁,也了解"语言多义性"的奥义,将宋明儒诠经忽略语言的偏失扭转过来。汉宋典范对儒典的解释,长短互见。儒家经典传统是跨越千百年时代交替的有机生命体,随着不断继起的新诠释,而持续发生转变与发展。
东晋「沙门袒服」论所反映儒、佛身体观的顺逆之辨及其文化意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交涉   东晋   何无忌   慈远   沙门袒服   身体观  
描述: 東晉時期的「袒服論爭」,在儒、佛交涉史上有一定的意義,所反映的是僧人服儀殊制於世禮所帶來的衝擊,此緣於袒服之儀形作為一種象徵或符碼,於當時的中土未有一套合宜的定義,故相關論爭可視為二家在立義中游移、反省乃至尋思的解讀過程。本文即以此為研究主體,從身體觀的角度切入觀察二家對袒服理解的歧異。研究過程中發現,二家皆籍由傳統經典舊經驗中的觀念,作為解讀右袒現象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從而賦予辨位上、形式意義上以吉凶等價值判斷的隱喻,但二家對沙門右手且身體觀的詮解卻有「順/逆」結果之不同:如佛教論者的代表慧遠,將右袒上綱到整個佛法修習的宗致問題,從而以緣「逆」為「順」的立場,賦予袒服以進德體道的內涵,認為右袒乃寓有對存生順化等因緣網絡解構的動機與因素,從而超越世禮之吉凶觀念;名教論者如何無忌則質疑慧遠是以右為凶,以袒為逆,有違傳統禮俗的左、右之辨。本文即在此間差異的對較中,觀察「名教」與「佛教」如何在宗致意識型態的介入與影響下,主導袒服所隱喻之身體觀詮釋的操作,最後再歸結於右袒於中、印文化交涉意蘊的檢討。
「身体」与「工夫」:明代儒学身体观类型研究
作者: 黄继立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阳明   陈白沙   李卓吾   王龙溪   身体观   明代儒学  
描述: 本論文名為《身體與工夫:明代儒學身體觀類型研究》。筆者在梳理明代儒學文獻的基礎上,參酌運用「理想類型」(ideal type)、「身體現象學」(phenomenology of body)、「知識考古學」(archaeology of knowledge)等理論架構,分判出明代儒學的四種主要身體觀類型。分別是:陳白沙(獻章,1428-1500)系的「主靜自然型」,王陽明(守仁,1472-1528)系的「良知學型」,王龍溪(畿,1498-1583)系的「內丹良知學型」,李卓吾(贄,1527-1602)系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