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朱熹的“援佛入儒”与严羽的“以禅喻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严羽   朱熹   援佛入儒   以禅喻诗  
描述: 本文以南宋时期先后发生在武夷山地区的两种文化现象,即朱熹的援佛入儒与严羽的以禅喻诗为例,通过师承、地域、和佛学渊源等方面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佛教与宋代诗学:严羽“以禅喻诗”说的诗学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严羽   “以禅喻诗”   兴趣    
描述: 严羽"以禅喻诗"说的提出针对时弊诗弊,凸显了宋代诗学的特征;通过标举"兴趣"和"妙悟",解决了诗学"悟什么"和"怎么悟"的问题,建构了独特的诗学体系,直接突出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审美特征并影响中国诗学形成了儒、道、释三元并立的格局;从理论到实践,以"禅喻"的方式论诗,丰富了中国传统诗学话语,并促进了中国传统诗学重简洁、尚含蓄的话语风格的形成。总之,没有严羽的"以禅喻诗"说,中国诗学就不足以展现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规律;没有严羽的"以禅喻诗"说,中国诗学就是不完整的。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佛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交涉   严羽   宋代诗学   沧浪诗话   以禅喻诗  
描述: 中国古典诗学起最早是环绕《诗三百》为主的儒家诗观,到了陆机提出「缘情说」才揭开了诗学观念的新页。但事实上,在情志一体的角度,陆机的「缘情」说仍是在「言志」的系统下,只是突显情感因素在诗歌中的重大意义而已。诗学观念能放开儒家现实关怀与实用主义的视野,大步迈向唯心的超越领域,必待三教融合的文化意识在士大夫生活中高度成熟以後的唐宋阶段。唐代诗人因庶族抬头、缁素合流,作品中高度实践了三教融合的观念,宋代诗话则是诗学理论的圆熟反省,只有在宋人对诗体的省思中,我们才能看到三教融合之後,诗学观念有跨越儒家思维的进步与开展。以这个角度来说,严羽《沧浪诗话》是极具观察意义的。过去研究严羽诗论的着作不少,一般以为严羽论诗的特识在「以禅喻诗」,实际上,「以禅喻诗」是唐宋间的论诗现象,现象背後的真正因由则是儒佛交涉的结果。针对严羽「以禅喻诗」,论者已多;针对儒佛交涉的诗观,则尚无研究者触及。本文即从儒佛交涉入手,希望藉儒家诗学观为对照,映显严羽诗论的特识,进一步更希望突显儒佛交涉的问题不应只是存在於思想史上,而是中国文化史上全面存在的议题,它在诗学观念上也能获得验证。本文全文凡分六小节。第一节为前言;第二节从诗「言志」的诗学传统说起,归纳先秦到汉代「言志」诗观主要涵摄的知、情、意内涵;第三节分析儒佛交涉下的诗学演进,以唐人「意境论」为明显起点,然唐人诗论仍祖述风雅,只是在「言志」主轴之外,融摄佛理,开展「取境」「穿境」之审美观而已。至於晚唐北宋,「以禅喻诗」风气大开,如东坡、曾几、范温等,成为严羽诗论之前导;第四节论严羽诗论的思想路径,将严羽诗论分为(一)「妙悟说」之拈出(二)诗家宗祖之建构等两条路径,厘析严羽诗论内容之主「识」、「最上乘」、「悟入」暨以汉魏盛唐为「第一义」诗体等观念,并观察其「妙悟说」与大慧宗杲及临济禅的关系、其宗祖说所留下的历代辩诤、其论诗不提《诗三百》以别出儒家蹊径之用心;第五节析论严羽诗论中的儒佛辩证,观察严羽刻意大量用临济禅语,用妙悟说代替讽谕风化,回避《诗三百》,应是有他力矫时弊的一番用意;第六节结语出严羽未尝反对儒家「诗言志」诗观,只是未加着墨而已,他的诗论是着力於禅喻,矫时人议论说理,使诗回归於含蓄本色。
禅学与宋代诗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学义理   语言选择   严羽   禅学实践   “焕发真识”诗人论   苏轼   黄庭坚  
描述: 宋代诗学建设者经常宣称他们从弹学中广得利益的说法,是不真实的。两宋诗人的修为不能保正他们体味禅髓,禅学本身也不具备解决诗学难题的理论潜力。宋代诗学中的“以禅喻诗”现象,仅是宋人别致的语言选择。禅学给宋代诗学的利益,并不比儒学、道家大多少。宋代诗学中用禅学喻示的那一部分诗学内容,在宋代同时被人用儒、道语言顺畅自如地表述过。
论严羽美学思想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
作者: 暂无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严羽   看话禅   佛教   默照禅   哲学基础   禅宗思想   临济宗   儒家   文化思想  
描述: 思想的文化背景及其哲学基础作一全景式的多维考察。1 从唐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大唐帝国的逐渐衰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发生由“向外”追求到“内向”迫求的急剧转变,整个社会出现了一种向内求索的文化心理变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