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礼学思想在孔子及其后学间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张焕君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三礼》   礼学传统  
描述: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门下有四科十哲,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可谓人才济济。孔子卒后,弟子思念恩师,缱绻不已,以待父之礼,为之服三年心丧。所谓"心丧",就是比况于为父亲服斩衰三年而在仪节上略有差降,不穿正规丧服,即"如父而无服",此正是孔门弟子为纪念孔子所特设的。曾被孔子评为"不受命"、货殖贸易"亿则屡中"的子贡更是"庐于冢
慎思明辨的政治哲学力作——评《良知与正义:正义的儒学道德基础初探》
作者: 于建星   胡乐其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实   实践形态   形式理性   西方思想   情绪化   桑德尔   上海三联书店   哲学著作   卫所   西方政治思想  
描述: 自1990年代以来,以公平与正义为主题的政治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极具活力,名家新作叠出。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当下国内政治哲学研究似有如此现象:一是对西方政治哲学的诠释与评价多了些;二是情绪化与时尚化的表达多了些。相比之下,李洪卫所著《良知与正义:正义的儒学道德基础初探》(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下引只注页次)则令人耳目一新。该书对良知与正义等政治哲学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哲理分析,观点新颖,论
从伊藤仁斋“道论”的重构来看德川儒学“反朱子学”之特色
作者: 吴震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论   仁斋学   伊藤仁斋   反朱子学   儒学日本化  
描述: 伊藤仁斋为17世纪日本“古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德川早期“反朱子学”思潮的重要推手。他以复原儒学古义为方法,通过批判宋儒形上学,以重建儒学“道论”,形成了独特的仁斋学。他认为“理本死字”而“道本活字”,提出了“一乎生故也之理”、“一乎生故也之道”的命题,将理和道视作宇宙生生化化之过程本身,其道论思想的特质在于:道在事中、俗中,强调“道”的人伦日用性、平常可行性,反对宋儒将“理”或“道”解释为“来历根原”的形上存在。仁斋学之“反朱子学”的案例表明,近世日本儒学已开启了“日本化”进程,仁斋学便是儒学日本
以儒融耶还是以耶代儒:宋明儒学知识系统与杨廷筠宗教知识系统之比较分析
作者: 曾麒玥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知识系统   以儒融耶   以耶代儒   新儒家知识系统  
描述: 根据不同的逻辑理路,目前学术界对杨廷筠的思想有两种不同定位:一是将其定为“新儒家基督道统”;一则定其为“儒家一神论”。本文在详细分析双方意见的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力图跳出以思想之局部特征来判断其归属的思路,将杨廷筠思想视作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并重新置于晚明时代背景下,总结出其以灵魂观为中心的宗教知识系统,同时与儒家以道德人性论为核心的知识系统进行比较,展示杨廷筠思想由“以儒融耶”出发向“以耶代儒”归旨的动态过程。
理性的运用与架构——牟宗三论儒家外王精神的现代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主   牟宗三   科学   儒家   外王  
描述: 在牟宗三看来,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与民主政治出自理性的“架构”功能,与之不同,传统儒家的外王之道出自理性的“运用”功能,所以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并未衍生出“科学”与“民主”。因此,儒家传统的外王之道似乎存在某种缺陷,而依牟宗三所言,这种所谓的“缺陷”不是不及而是超越的“缺陷”。儒家这种“超越”所反映的是易无常而化的灵性,是心物合而一的功夫,更是不可知而神的境界。此外,依牟宗三所言,儒学“运用”中的“价值”并不能直接通达现代“架构”中的“事实”,只能经过一番自我“坎陷”,才能于“曲折”中实现“价值”向“事实”的通达。由此“坎陷”之“逆转”,牟宗三试图建构一种既蕴含儒家传统生命价值,又兼具现代科学实证精神的“新外王”。
儒服、儒者与殷商宗教生活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服   殷商   孔子   儒者  
描述: 根据《墨子.公孟》的记载,公孟子穿着儒服,儒味十足,具有一定的儒家背景,或者他本人就是一个保守、地道的儒,至少他相信并引用过儒者的名言。《礼记.儒行》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而孔子则回答说:"丘少居鲁,衣逢掖之长。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章甫是殷商玄冠之名,属于一种用缁布制作的礼冠。如果儒服即是殷服,那么,儒礼也就是曾经推广并盛行于有殷一代的古礼。孔子的祖上一度是殷商王朝的宋国贵族,上溯三代,也出过鲁国的武士。故孔子既有殷人的血统,也有周人的血统。周初时期,那些自觉保留了殷商文明的前朝遗民开始被称为儒。殷人中的祝、宗、卜、史并未随商的灭亡而消失,现实社会的祖先祭祀、土神信仰与上帝崇拜造就了一定数量的礼俗专门职业者,所有的郊祀、祖祀、社祀都必须依靠他们而进行。殷周时代的宗教生活催生出了儒者阶层。
心灵的中和蕴藉:魏晋时期的玄儒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玄儒兼治   中和蕴藉   魏晋哲学  
描述: 从哲学发生角度比较玄学与儒学的异同,可以发现二者在自然伦理和社会伦理方面的属性差异。魏晋士人越过式微的汉代经学化儒学,重拾先秦人本主义儒学的精神内核,将心灵的中和蕴藉作为联结点,将儒学与老庄学说相结合,从而构成了魏晋玄学。
家的本质与中国家庭生活的重建——张祥龙教授访谈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学   人性   儒家特区     家身  
描述: 随着个体主义思潮的传入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家庭"近百年来遭遇了一系列的批判、改造,进而萎缩、破败,似乎它难以再提供国人生存所需要的情感价值和道德价值。然而,家庭真的会走入历史吗?从哲学、人类学及中西比较的视角来看,家不仅不会消亡,而且会作为人类本性的表达、道德的源头一直伴随现代智人的存在。面对当前家庭破败之势,个人固然需要加强"修身"以"齐家",国家亦应采取诸多措施,比如打造"儒家特区",恢复以家庭为根基的儒式社团生活,并借助经济、教育、法律等手段将这种生活方式推向主流社会,逐步恢复"家"与"孝"在主流社会的影响。
康雍乾儒理治世政策与风雅诗学的复兴和变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理治世   儒学复兴   风雅诗学   文化政策  
描述: 清代前中期儒家诗学体系之重建,是明清之际儒学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汉族文人自发的文化反思的结果,而康雍乾时期的文化政策使儒家诗学体系的重建与政教联系到了一起。文人对道统坚守中的人格独立追求,与政统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反映到文学中就是诗教与政教之间的矛盾。文人一方面充满为儒学元典引发的大济天下的理想主义精神,一方面又面临着安身立命的困境,这种矛盾彷徨反映到文学中,变风、变雅由此而生,儒家诗学之复兴由此而终结。
儒、道、禅闲适思想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休闲思想   禅宗   儒家  
描述: 儒家以"仁"为核心,"进"、"止"相生,其所蕴涵的是一份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闲;道家以"道"为本,求"逍遥游"之乐,在观照自然中拾得一份难得的恬静与从容;禅宗看"空"万物,随缘人生,于平淡随意的生活中收获一份任性自由的闲适之美。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