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康有为《孟子微》发微:兼论以西学补充印证
作者: 汪学群   来源: “西学与清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康有为   经学   《孟子微》   西方思想  
描述: 以西学补充印证经学是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征,前辈学者多有揭橥,而最精准的莫过于萧公权先生,他说:“盖康氏自幼深受孔学熏陶,先入为主。朱九江(朱次琦一引者)汉宋兼融之家法,遂成为其全部思想之主干。其后旁览西书,虽多掇采,不过资以补充印证其所建造之孔学系统,非果舍己从人,欲逃儒以归于西学。”①这一思想特征在学界研究其《春秋》公羊学中已大体达成共识,相比较而言,在对其孟学研究却涉猎不多。②康有为孟学代表作是《孟子微》,此书成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先后游历了日本、印度、加拿大、英国等,在印度期间撰写《孟子微》。此时正值西方列强全面侵吞中国,民族危机愈加严重之际,康有为将《孟子》七篇内容打散,重新作编排,在释孟子时,广征西学加以补充印证,使西学服务其经学的同时,也使孟学微言大义现代化。本文以《孟子微》为例,对康氏以西学补充印证经学再做些推进。
谈谈以儒治企
作者: 暂无 来源: 21世纪商业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西方思想   管理理论   MBA   学习管理  
描述: 现在统治管理理论的是西方思想,我们一学习管理就先想学习MBA,其实学习MBA是一种沟通的商用语言,中国是一个讲儒教的国家,可是有多少人用在企业管理中呢?
新儒学:30年回顾与反思
作者: 干春松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克立   宋明儒学   现代新儒家   新儒学   儒家思想   李锦全   牟宗三   西方思想   儒家学说   中国哲学  
描述: [主持人语]1986年,方克立先生在同李锦全先生合作组织“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项目时,曾这样定义现代新儒家:“现代新儒家是在本世纪20年代产生的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学为主要特征,力图用儒家学说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方克立先生的这个概括有几个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注意:首先,将新儒学的起点确定于20世纪20年代,强调其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的思潮;其次,在儒家的立场上,有接续道统的志向,主要理论来源是宋明儒学;第三,以儒家学说会通、融合西方思想以追求中
慎思明辨的政治哲学力作——评《良知与正义:正义的儒学道德基础初探》
作者: 于建星   胡乐其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实   实践形态   形式理性   西方思想   情绪化   桑德尔   上海三联书店   哲学著作   卫所   西方政治思想  
描述: 自1990年代以来,以公平与正义为主题的政治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极具活力,名家新作叠出。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当下国内政治哲学研究似有如此现象:一是对西方政治哲学的诠释与评价多了些;二是情绪化与时尚化的表达多了些。相比之下,李洪卫所著《良知与正义:正义的儒学道德基础初探》(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下引只注页次)则令人耳目一新。该书对良知与正义等政治哲学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哲理分析,观点新颖,论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儒学根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西方文化   梁启超   非儒学派   中国哲学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   西方思想   章太炎   今文学   陈独秀  
描述: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具有深厚的儒学根源,特别是清代儒学的变迁,直接规定和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从内容看,五四新文化又是在儒学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非儒学派的产物,它继承了汉学的治学方法和宋学的怀疑精神,又接受了经今文学的历史观和经古文学对孔子的理解,从而实现了儒学的改造。当然,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五四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的接受,仅限于将它当作实现传统更新的工具。
孔孟忠恕思想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论依据   人格观   角色转换   孔孟思想   民为邦本   西方思想   《论语》   理想人格   近代思想   忠恕  
描述: 忠与恕的和谐统一是孔孟一以贯之的道,是孔孟的理想人格,是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理想政治的理论依据。然而,忠并不是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那样的愚忠,那不是孔孟的原意,而是后世俗儒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制造出来的谎言。根据《论语》和《孟子》,忠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对人的真诚态度和对事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即孔子所谓“人为谋而不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忠信,行笃敬,虽变貊之邦,行
孔孟忠恕思想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论依据   人格观   角色转换   孔孟思想   民为邦本   西方思想   《论语》   理想人格   近代思想   忠恕  
描述: 忠与恕的和谐统一是孔孟一以贯之的道,是孔孟的理想人格,是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理想政治的理论依据。然而,忠并不是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那样的愚忠,那不是孔孟的原意,而是后世俗儒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制造出来的谎言。根据《论语》和《孟子》,忠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对人的真诚态度和对事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即孔子所谓“人为谋而不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忠信,行笃敬,虽变貊之邦,行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儒学的现代转型
作者: 徐萧   来源: 唯实(现代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现代思想   会议论文   非儒   儒学思想   儒家化   西方思想   新理学   新外王   传统儒学  
描述: 黄玉顺特别提到学界至今很常见的一种通病:误将"古今"之变视为"中西"之异。"反儒学者,往往用西方的现代思想观念来衡量儒学的古代形态,而以为中西对立;而持儒家立场者,也往往用古代的儒学来对抗现代的西方思想观念,也以为中西对立。"两者在思想方法上都是成问题的。整整100年前,中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狂飙,即"新文化运动"。普遍认为,这场运动,在倡导"科学"与"民主"的同时,主要内涵是"反孔非儒"。所以,近些年,随着儒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