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话语大众化与国家政治文化安全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政治文化安全   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大众化  
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30多年来聚焦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理论成就。然而,在话语内容及传播媒介上却被圈在学者的象牙塔中,淡化甚至忘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大众化。大众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话语,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政治安全的文化基础。大众中流行的通俗政治学话语,或者来自儒家,"以儒驱马"和"以儒代马",提倡乡贤政治或贤能政治;或者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话语影响,以不完整的自由主义来解释日常的政治问题。这就在政治意识形态上直接威胁和损害了国家的政治文化安全。遏制和消除威胁国家政治文化安全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话语,不能主要靠话语过滤和渠道防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话语大众化才是有效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安全并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的利器和法宝。
明清之际的“儒贾”及其对当代企业文化的启迪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企业文化   士商   徽商   治人   儒贾   儒者   明清之际   儒家学说   知识分子   传统文化  
描述: 明清之际,我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大批知识分子“弃儒就贾”,成为“士而商”、“商而士”兼而为之的“儒贾”。他们“用儒意通积著之理”“以儒术饰贾事”成为当时商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认真研究他们成功的秘诀,对于我们今天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正确对待传统文
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必备工具书——《经学辞典》试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经   统治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   源流   圣人   儒学   工具书   社会价值   儒家经典  
描述: 圣人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家说是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文化主干和统治思想。儒家经籍在中国古代和近代曾具有法典的意义,是政治决策的理论依据、社会价值的准则和行为模式的规范。“经学”即是研究儒家经典之学。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家取得独尊,即标志中国经学的建立。我们若不读儒家经典和
孔孟忠恕思想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论依据   人格观   角色转换   孔孟思想   民为邦本   西方思想   《论语》   理想人格   近代思想   忠恕  
描述: 忠与恕的和谐统一是孔孟一以贯之的道,是孔孟的理想人格,是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理想政治的理论依据。然而,忠并不是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那样的愚忠,那不是孔孟的原意,而是后世俗儒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制造出来的谎言。根据《论语》和《孟子》,忠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对人的真诚态度和对事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即孔子所谓“人为谋而不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忠信,行笃敬,虽变貊之邦,行
论“仁爱”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现代社会   仁爱思想   民族精神   克己复礼为仁   尊重他人   继承与弘扬   道德规范体系   仁爱精神   “仁爱”  
描述: 儒、墨、道、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四大支柱,但中国传统道德以儒家为主流,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之核心就是仁爱,本文将探讨仁爱的基本含义,并思考继承与弘扬仁爱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一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儒家创始人孔丘对仁有过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并赋予仁以丰富的道德内涵。《论语》一书,讲仁字多达109处。仁的基本内容包括明智勇毅。如“智者利仁。”仁者必有勇。”包括克已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包括刚毅木讷。“刚、毅、木纳近仁。”包括牺牲精神。”志出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包括正派耿直。“巧言令色、鲜矣仁。”包括言语谨慎。、“仁者,其言讱”包括先难后获。”仁者先难后获,可谓仁矣”。还包括恭、宽、信、敏、惠等人类美德及其道德规范。因此,仁被视为“全德之称”。
孔孟忠恕思想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论依据   人格观   角色转换   孔孟思想   民为邦本   西方思想   《论语》   理想人格   近代思想   忠恕  
描述: 忠与恕的和谐统一是孔孟一以贯之的道,是孔孟的理想人格,是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理想政治的理论依据。然而,忠并不是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那样的愚忠,那不是孔孟的原意,而是后世俗儒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制造出来的谎言。根据《论语》和《孟子》,忠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对人的真诚态度和对事业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即孔子所谓“人为谋而不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忠信,行笃敬,虽变貊之邦,行
论“仁爱”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现代社会   仁爱思想   民族精神   克己复礼为仁   尊重他人   继承与弘扬   道德规范体系   仁爱精神   “仁爱”  
描述: 儒、墨、道、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四大支柱,但中国传统道德以儒家为主流,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之核心就是仁爱,本文将探讨仁爱的基本含义,并思考继承与弘扬仁爱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一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儒家创始人孔丘对仁有过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并赋予仁以丰富的道德内涵。《论语》一书,讲仁字多达109处。仁的基本内容包括明智勇毅。如“智者利仁。”仁者必有勇。”包括克已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包括刚毅木讷。“刚、毅、木纳近仁。”包括牺牲精神。”志出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包括正派耿直。“巧言令色、鲜矣仁。”包括言语谨慎。、“仁者,其言讱”包括先难后获。”仁者先难后获,可谓仁矣”。还包括恭、宽、信、敏、惠等人类美德及其道德规范。因此,仁被视为“全德之称”。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