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有关儒学的自觉自识 ——兼评对儒学的误会与非议
作者: 郭齐勇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庆典暨“孔子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仁爱精神   儒家文化   现代经济   儒学  
描述: 本文讨论了21世纪的中国与中国人的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问题,澄清了有关对儒学的误解与非难.文章围绕关于对女性的看法、关于所谓"儒家与腐败"、关于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关于儒家的仁爱精神、关于"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以及关于儒学与现代经济、社会等内容展开。
给课堂一抹爱的『颜色』——『仁爱』课堂教学磨课例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行为   当代儒学   道德文明   道德精神   仁爱精神   课堂教学   牟钟鉴   仁爱之心   儒家文化   课例  
描述: "仁爱"是我国传统道德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儒家文化的内核,是儒学的精华。国际儒联当代儒学中心主任牟钟鉴在《儒家仁学与普遍伦理》一文中指出:"仁爱之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石,培养爱心,扩充爱心,是建设道德文明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呼唤仁爱精神在校园回归,构筑校园仁爱文化,高擎教育理想主义的大旗,就是为了以学校文化影响社会文化。
论“仁爱”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现代社会   仁爱思想   民族精神   克己复礼为仁   尊重他人   继承与弘扬   道德规范体系   仁爱精神   “仁爱”  
描述: 儒、墨、道、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四大支柱,但中国传统道德以儒家为主流,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之核心就是仁爱,本文将探讨仁爱的基本含义,并思考继承与弘扬仁爱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一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儒家创始人孔丘对仁有过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并赋予仁以丰富的道德内涵。《论语》一书,讲仁字多达109处。仁的基本内容包括明智勇毅。如“智者利仁。”仁者必有勇。”包括克已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包括刚毅木讷。“刚、毅、木纳近仁。”包括牺牲精神。”志出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包括正派耿直。“巧言令色、鲜矣仁。”包括言语谨慎。、“仁者,其言讱”包括先难后获。”仁者先难后获,可谓仁矣”。还包括恭、宽、信、敏、惠等人类美德及其道德规范。因此,仁被视为“全德之称”。
论“仁爱”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帮助他人   现代社会   仁爱思想   道德规范体系   孔子   仁爱精神   《论语》   孙中山   “仁爱”  
描述: 儒、墨、道、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四大支柱,但中国传统道德以儒家为主流,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之核心就是仁爱。本文旨在探讨仁爱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沿革,并思考继承与弘扬仁爱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一 从字源看,“仁”字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得较晚。据考证,“仁字是春秋时代的新名词,我们在春秋以前的真正古书里面找不出这个字,在金文甲骨文里也找不出这个字。”(郭沫若:《十批判书》)仁字最先出现在《诗经·国风》里,《郑风·叔于田》云:“洵美且仁。”《齐风·卢令》载:“其人美且仁。”但其含义均是赞美“武士的男性气概”。(黄俊杰、刘岱主编:《中国文化新论》)
论“仁爱”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索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现代社会   仁爱思想   民族精神   克己复礼为仁   尊重他人   继承与弘扬   道德规范体系   仁爱精神   “仁爱”  
描述: 儒、墨、道、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四大支柱,但中国传统道德以儒家为主流,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之核心就是仁爱,本文将探讨仁爱的基本含义,并思考继承与弘扬仁爱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一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儒家创始人孔丘对仁有过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并赋予仁以丰富的道德内涵。《论语》一书,讲仁字多达109处。仁的基本内容包括明智勇毅。如“智者利仁。”仁者必有勇。”包括克已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包括刚毅木讷。“刚、毅、木纳近仁。”包括牺牲精神。”志出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包括正派耿直。“巧言令色、鲜矣仁。”包括言语谨慎。、“仁者,其言讱”包括先难后获。”仁者先难后获,可谓仁矣”。还包括恭、宽、信、敏、惠等人类美德及其道德规范。因此,仁被视为“全德之称”。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