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儒家经权观的演变看孔子“未可与权”说的意义
作者: 吴震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经合道   共同权衡   孔子   经权   与权   权只是经  
描述: 关于孔子《论语》“可与共学”章的“未可与权”说,历史上的各种解释乏善可陈。汉唐儒学有关“权”的主流解释有二,一指权衡,一指权变。许慎释以“反常”,公羊学释以“反经”,均有训诂学上的依据。程颐批评汉儒“反经合道”说,提出“权只是经”这一颠覆性命题,认为孔子所言“权”即“权衡尺度”之义,具有“揆事物”“量轻重”的标准义。这一解释符合“未可与权”之本意。朱熹却认定孔子“与权”与孟子“嫂溺援手”之“权”为同义——即与“经”相对而言的权变义,此解难以成立。孔子“与权”旨在强调这样一种愿景:只有可与共同权衡天下事务之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儒学研究
作者: 吴震   来源: 孔学堂书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研究   儒学  
描述: 本书分为:总论篇;海外中国新儒家思想研究;中韩近世儒学研究的交错;中日近世儒学研究的交错;台湾地区及越南的儒学研究;美国中国儒学研究的交错六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论熊十力与马一浮的思想交流与学问异同等。
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 以朱子学为中心
作者: 吴震   来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这是一本关于朱子学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本书把“朱子学”放在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中,从各方面加以多方位的考察和探究。
六点评论 当中国儒学遭遇“日本” 19世纪末以来“儒学日本化”的问题史考察
作者: 吴震   来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日本   研究   儒家  
描述: 儒学东传,经过一番“日本化”改造而融入日本文化传统当中,从而形成日本的儒学(儒教),战后日本,“儒教”名声一落千丈,人们在对“近代日本儒教”猛烈批判之同时,也开始对儒教日本化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省思,人们发现在日本化背后存在着“日本性”问题。
岳麓书院国学文库 颜茂猷思想研究
作者: 吴震   来源: 北京:东方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作者对中国劝善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并着重以颜茂猷为例,研究晚明时期中国劝善运动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作者指出中国的劝善运动主要受到儒家思想,如“克己复礼”等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官方的重视和推动,如自上而下地推行“儒门功过格”等,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有良好的影响。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作者: 吴震   来源: 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儒教   近代化   日本化   土著化   日本性   儒教  
描述: 在战后近七十年的过程中,日本学者对战前出现的“儒学日本化”问题有反思也有批判。有学者以为可以通过“日本化”与“近代化”的双重视角来重建德川思想史的新图像,也有学者力图解构“日本化”理论而采用“土著化”以代之。从本义上说,“日本化”意味着将外来文化如中国儒学转化为自身的日本化儒学,从而形成日本儒学。但问题显然并非如此简单。“日本化”得以可能的前提在于:在外来文化传入之前,必首先存在某种固有的日本传统文化(丸山真男称之为“日本性”),作为转化外来文化的思想资源,由此才能使儒学“日本化”成为可能。但是如何界定“
从伊藤仁斋“道论”的重构来看德川儒学“反朱子学”之特色
作者: 吴震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论   仁斋学   伊藤仁斋   反朱子学   儒学日本化  
描述: 伊藤仁斋为17世纪日本“古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德川早期“反朱子学”思潮的重要推手。他以复原儒学古义为方法,通过批判宋儒形上学,以重建儒学“道论”,形成了独特的仁斋学。他认为“理本死字”而“道本活字”,提出了“一乎生故也之理”、“一乎生故也之道”的命题,将理和道视作宇宙生生化化之过程本身,其道论思想的特质在于:道在事中、俗中,强调“道”的人伦日用性、平常可行性,反对宋儒将“理”或“道”解释为“来历根原”的形上存在。仁斋学之“反朱子学”的案例表明,近世日本儒学已开启了“日本化”进程,仁斋学便是儒学日本
19世纪以来“儒学日本化”问题史考察:8168-1945
作者: 吴震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化   近代超克   日本化   儒教   儒学  
描述: 儒学东传,经过一番“日本化”改造而融入日本文化传统当中,从而形成日本的儒学(儒教)。回溯历史,这项改造工程大致从17世纪初江户时代就已全面启动,这是当今学界的一般通识。然而在明治维新(1868)以后的近代日本,儒学遭遇了“日本化”与“近代化”的双重夹击,它被作为“东洋伦理”或“日本道德”的代表,被化作帝国意识形态下的“国民道德论”,被用来提升全民精神文明,实现“臣民一体”、“道德齐一”,以为由此便可抵御西方精神污染,进而实现“近代超克”直至“解放亚洲”,在此令人难忘而又记忆模糊的特殊年代,儒教遭遇了“再日
19世纪以来“儒学日本化”问题史考察:1868—1945
作者: 吴震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化   近代超克   日本化   儒教   儒学  
描述: 儒学东传,经过一番“日本化”改造而融入日本文化传统当中,从而形成日本的儒学(儒教)。回溯历史,这项改造工程大致从17世纪初江户时代就已全面启动,这是当今学界的一般通识。然而在明治维新(1868)以后的近代日本,儒学遭遇了“日本化”与“近代化”的双重夹击,它被作为“东洋伦理”或“日本道德”的代表,被化作帝国意识形态下的“国民道德论”,被用来提升全民精神文明,实现“臣民一体”、“道德齐一”,以为由此便可抵御西方精神污染,进而实现“近代超克”直至“解放亚洲”,在此令人难忘而又记忆模糊的特殊年代,儒教遭遇了“再日
何为“东亚儒学”?
作者: 吴震   来源: 上海文汇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吴震与其说“东亚”是一个冠定词还不如说是一个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儒学的东亚形态,而不是规定在东亚存在一种自我同一的“东亚儒学”之实体。我们有必要重视中国—东亚—世界这一儒学发展的未来可能性,因为儒学的地方性文化经验是可以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的思想资源。前些年在中国学术界有过一场“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