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禅抑或儒:杨慈湖“是禅”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慈湖   “是禅”  
描述: 作为陆象山的“高弟”,杨慈湖的思想及其影响向来是与对陆象山学术的评价联系在一起的。在以往的评价中,杨慈湖往往被指责为“是禅”。实际上,杨慈湖本人对佛、禅基本持否定态度;杨慈湖“是禅”的言论或出于门户之见,或析理不精,未可视为确论;论定杨慈湖“是禅”,非但对杨慈湖思想本身存在误会,在一般意义上对宋明思想史的研究亦无甚积极意义。
杨慈湖思想中的“觉”及其成圣意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慈湖   心学     成圣  
描述: 南宋后期,杨慈湖(杨简)被誉为儒学界"泰山乔岳"式的人物。杨慈湖"心学"向以其独特性而备受学界重视。在杨慈湖的话语系统中,他不在单一的意义上论述"心"概念,而是将其与"一"和"觉"等概念融合使用,从整体层面来阐明他的思考。本文认为,杨慈湖思想中的若干次大"觉"可概括为:己心之"觉"、本心之"觉"和心物之"觉"三个向度。在生活的过程中展开对"心"的体证进而觉悟并使"觉"的状态持续不断地呈现,即为杨慈湖思想语境中圣人境界的顿达。
儒与禅:杨慈湖心学与佛家思想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杨慈湖   毋意  
描述: 楊慈湖思想以「天下惟心」、「毋意」而展開,不僅繼承了陸象山心學之精髓,而且對王陽明頗有啟發。他的思想頗具特色的還在於大膽吸收了佛家思想,借用了佛家的論證方式及一些範疇,甚至將佛家人物與儒家人物相提並論。雖如此,慈湖思想的主旨還是儒家的。但若將其於在宋明理學會通儒佛這一大的思想背景下,超越是儒是佛的辦析,那麼慈湖思想則達到了儒佛會通的高度。同時,慈湖對佛家的寬容庇度和他「薄海內外,皆吾赤子」的精神有著內在的一致之處。
杨慈湖心学工夫的道德困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哲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起意   杨慈湖   道德困境   禅宗   儒家  
描述: 在援禅入儒的时潮下,宋儒杨慈湖为臻于儒家"从心所欲"的道德化境,提出自认为源于孔子"毋意说"的"不起意"工夫论。追源溯始,"不起意"工夫乃是从禅家以"断烦恼"、"了生死"为旨归的"无念为宗"法门转手而来尽管慈湖经历了一系列"悟道"体验并多有高明神妙之论,却在根子上解构了传统儒学中道德与情感的生成系统,使其心学缺乏鼓舞人心的道德力量,也弱化了儒学开物成务的经世品格。
論宋明儒之内在张力:以宋明理学家对杨慈湖之批判为例之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象山   杨慈湖   心学   理学   儒学方法论  
描述: 宋明理学是哲学史发展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後的学术高峰之一,亦是代表中原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相反的历史亦向我们展示着此一时期儒者间长期内在张力存在的事实,例如着名的朱陆之争(鹅湖之会)、儒佛之辨、心学与理学分流,以及明末汉学宋学之争,都说明了此一时期学者之间各种观点的争辩不休。又由於宋明理学问题复杂万千,因此本文将先集中目标并设定探讨范围,以杨慈湖受宋明儒之批评为案例,从不同学者对慈湖的批判中,归结出理学家们的追求价值与对立性的语言背景中的哲学意涵。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