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 曹县委   来源: 俪人(教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教无类   性善   良知   中国梦  
描述: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空前发展硕果累累。但也存在一些弊病,若恰当处置,中国教育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腾飞”。当前教育中最大的弊病莫过于“教育不公平”。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对于今天的教育如何实现公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简述“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背景,阐释其基本内涵,论述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发展,最后指出其对纠正教育不公平和实现“中国梦”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阳明之学:中国伦理重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良知   伦理重建  
描述: 中国之思想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主体性和内向性的特点,而阳明之学是这一特点的完善化,以至于在世界各种平行的文化中独树一帜。这为中国文化的重建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即整个社会的道德重建正好从每一个人自己做起。
清初关于王学思潮讨论的历史反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明清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学学者   良知   无善无恶   程朱  
描述: 清初理学界虽仍然可以清楚地划分为两大阵营,即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从形式上看,两派各自通过官方学者获得了康熙帝的首肯,但程朱学派已明显占了上风。在这种背景下,清初对王学的批判形式上以援儒入释为主要内容,实则以复程朱学术正统为目的,参与其中的学者也以程朱派学者为主力。在这些批判的声音中,既有得王学之真者,也有完全出于门派之见的不实之词,难以用一个是或非字概括其得失。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清初实学思潮的兴起,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但若说与批判王学有直接联系,则不符合清初学术思想史的实际。本文拟结合王学发展的实际,通过对清初王学讨论中,几个大家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对清初王学批判的实质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论牟宗三的物自身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良知   先验理念   物自身  
描述: 当代新儒学家牟宗三试图结合儒家哲学改造康德哲学,进而建立新的形而上学。这点尤其体现在他对康德物自身的解读和改造上。我认为牟宗三的改造是曲解了康德物自身的原意,并试图理解康德物自身的深刻内涵。
“真如”与“生生”——梁漱溟本体思想的演进轨迹及其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   良知   梁漱溟   本体   自觉  
描述: “真如”与“生生”分别代表了梁漱溟思想中儒佛两家的本体。以梁漱溟早期与后期的不同著述为研究线索,可以清晰地探知“真如”与“生生”这两个本体之间关系的演进轨迹。在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的早期思想中,梁漱溟以“生”为儒家道体,“无生”为佛教特色,“真如”与“生生”之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紧张关系。在以《人心与人生》为代表的后期思想中,梁漱溟一方面开始强调“真如”本体的心体与觉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将生生之体视为人心可以自觉的必要条件,这样,人心、心体的自觉就成了儒佛两家本体的汇通点,“真如”与“生生”的关系转而呈现出融合的姿态。明晰梁漱溟本体思想的演进轨迹,有助于在儒与佛、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的讨论框架下,为梁漱溟研究提供更多的问题增长点,更可以为学界关于梁漱溟思想归宿的探讨提供启示。
良知与认知:在中西文脉比较中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良知   主体际性   儒家   认知方式  
描述: 良知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核心观念。儒家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治国理政的思想路线,即“内圣外王”,以良知为基石。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也有良知概念,但它在道德实践中只起辅助性的作用。良知在中西文化中的角色
王龙溪「见在良知」说下之工夫论论明末以儒义融通三教之心体观:以王龙溪与林兆恩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兆恩   良知   王龙溪   三教   心体  
描述: ,然两者不 论是主「良知范围三教」或「三教合一」思想,皆涉及合一或融摄之义理基础 问题,故本文辑是探讨王龙:美与林兆恩之良知,心种观,并针对其体用观及虚寂性 作比较研究,以厘清两者同异之音,给以呈显秉儒义融通三教心种观之不同样 貌。
孔子不算卦
作者: 鲍鹏山   来源: 国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得失   基本价值观   是非   良知   孔子   善恶   美丑  
描述: 我们的良知,是我们的基本价值观,而与算卦无关。 比如说,当我们面临是否行动的抉择时,我们是听从是非善恶判断的良知,还是听从成败得失判断的算卦?极端地说,一件事,从是非善恶的良知角度言,我们必须做;但是,算卦的结果告诉我们,做,必对自己有害。
从意识经验到道德良知-儒佛观点的初步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世纪宗教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验   佛教   道德   良知   意识   儒家  
描述: 本文初步思考意识与良知间的关系,除前言和结语,主要分三个部分:首先儒家以「仁」、「良知」等为主要的思想中心,而「仁」、「良知」之所以成立,感觉知觉经验是其中的关键,因有所感、有所不忍而有仁心义行
宋明儒学「良知/知觉」之辨研究
作者: 黄文奇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明儒学   王阳明   朱熹   良知   宋明理学   知觉  
描述: 「宋明儒學」是為人們所習焉而不察的名詞,但其中卻有極其博大精深的內容,待我們去探究。我們所熟知的「朱陸異同」或者「朱王異同」,都已經是思想史上的老題目了。就學界的研究來說,即使連相關領域的學者,也已經對這些所謂的「異同」興致缺缺。更遑論一般大眾,似乎再也沒有談的興趣了。即使如此,宋明儒學是否已經完全沒有談的空間或價值?其實仍是一個有待探究的課題。1980年以來,所謂的「東亞」一詞開始被廣泛討論,一種屬於東亞的特殊價值,開始被許多海內外的學者所關注。這些關注的焦點,在在都指向了:「儒家」為東亞現代文明起了什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