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良知与认知:在中西文脉比较中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良知   主体际性   儒家   认知方式  
描述: 良知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核心观念。儒家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治国理政的思想路线,即“内圣外王”,以良知为基石。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也有良知概念,但它在道德实践中只起辅助性的作用。良知在中西文化中的角色有如此大的差别之原因,除了中西文化对人性看法的差异之外,有关对良知的认识方式的差别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分别探讨经验主义、先验主义和儒家内证的认知方式所导致的对良知看法的差异。在中国哲学中,良知不是“小我”之心,而是“大我”的本心。良知要在道德伦理和社会实践中把自己向外推出来并实现自己。在西方思想中,良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题,但经验主义的认识方式往往认为良知无非是对某类行为倾向的概括,而以康德为代表的先验主义认为良知作为人的一种自然秉性能使人主动地置于道德律令之下。相比之下,近代中国新儒重视向内认识人的心灵,要认识宇宙的本体,必须返观人的本心,良知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上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我们也需要反思良知判断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在良知作为是非之心进行判断时,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其主观的方面,而忽视其客观的方面,熊十力对此作出了很好的纠正;良知判断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之分,因此我们要兼顾道德的普遍化原则和在各种特殊语境中的特殊处理;良知还具有主体际性,在这方面中国哲学给我们很多启示;最后,良知学说是与人性论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哲学中的“性善论”为我们提供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自信心,但也应注意人性的消极的方面。总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良知学说对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法治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商圈与商道: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整体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商业文化(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   商业文化   印度文化   商业竞争   文化现象   商业文明   中国商人   认知方式  
描述: 二十世纪以前,商业竞争体现在器物上,二十世纪以来的商业竞争则体现在文化上。未来中国商业文化应该有大的发展,作为中国商人,首先要搞清楚,中国商业文化和商业文明独特的源与流。中国文化是独立起源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最古老、没有断裂的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了人类三大文化系统。本质上讲,西方文化是科学理性文化;印度文化是禅学玄性文化;中国文化是儒学道性文化。西方文化是科学理性的认知方式、最大化价值诉求、法律与制度的行
试论“赏识教育法”在历史教学中的操作程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教师   赏识教育   历史教学   操作程序   教学过程   知识经济   教学活动   成功教育   认知方式  
描述: 在教学活动中,个体对外界的信息不是被动地感应,而是实现着对外界信息的有机重组,是一个主观能动地反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认识方式存在着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较稳定的倾向性特征,教师应充分地认知和把握这些重要的教学心理机制,积极地对个体的认知方式作良性的引导,使个体的认知心理构建在健康的基础上,固本培源。当代教育界结合这一教学过程经过近几年教学科研与实践,总结出一些先进的素质教育模式,如:愉快教育法情意教育法、成功教育法和赏识教育法等。其中,赏识教育法吸纳了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