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家法思想略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  
描述:概念的古今中西之辨来看,我国传统儒家穿透礼之规范,具有丰富的思想,尤其是传统刑法思想呈现出典型的儒家风格。
礼与:两种规约形式的符号学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语言       符号学  
描述: 礼乐符号与法律符号都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之中抽象出来的对人的表意行为进行规约的形式规则。礼的分节控制社会的分层,礼的稳定性带来的是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源于礼,法家用术重势,其根本原因在于重建统治
论战国黄老道家的法治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为   黄老  
描述: 黄老学是道家思想的一个流派,它产生于战国中期,流行于汉初。黄老道家认为是道的衍生物,以法治国是道家实现无为之治的必要手段。它从哲学层面讨论了法律的特征、起源以及立法、司法等问题,为的存在进行了
荀子礼法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隆礼重法”  
描述: 礼是荀子的核心思想,但荀子的礼与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通之处,其突出表现在理论层面上荀子是援入礼,在实践层面上是"隆礼重"。荀子以礼为本,这决定了荀子的思想内核仍是儒家,追求的是"内圣外王"之道,但其又内蕴着法家的的思想因子,这又决定其非醇儒。荀子礼法观凸显了荀子思想的多重面相的综合性特质。
《管子》的德法并重思想:一个比较的视角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管子》   德法并重      
描述: 具有道德、品行、施惠于民等具体含义。《管子》对德、两者关系的处理,既不像儒家那样重德轻,也不像法家那样重轻德,而是提出了德、并重的思想。它既吸收了儒、两家治世的长处,又克服了两家的短处,因此才有德法并重思想的产生。
荀子的“隆礼重”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隆礼重法    
描述: 孔孟的礼发展到一种规则层面在重礼的同时提出了“隆礼重”的思想.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道路上我们有很多地方要反思,先秦时期的很多理论对我们现今的社会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儒、的初步融合——试论慎到的学术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君主   慎到    
描述: 慎到的学术思想是从春秋末、战国初的学说林立走向战国末期思想大融合的中间环节之一。其学说以“尊君”、“贵势”、“尚”为主要内容。人之“自为好利”,是其理论的逻辑起点;社会的至治、至安是其理论
论荀子的治国方略及其学理依据
作者: 暂无 来源: 道德与文明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治国方略  
描述: 荀子在秉承儒家价值立场的前提下,对儒、两家的国家治理思想进行了综合,提出了隆礼重的治国方略,并从礼和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三个方面展示了这一治国方略的学理依据。
从《淮南子》对“无为”的新诠释看汉初道家的思想转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为   有为   《淮南子》  
描述: 《淮南子》作为集道家之大成者,其对无为的诠释达到了顶峰。它将有为纳入无为范畴内,其政治层面的无为观,更是吸收了儒、两家的精华,无为概念包含了更多进取的因素。同时,《淮南子》对无为所赋予的新诠释中亦折射出汉初道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所表现出的思想转向。
略论尹文子及其道、形、名、哲学图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尹文子      
描述: 法家基本上可分为儒法家、名法家、道法家,尹文子应属于名法家之列。其基本的哲学思想是:以道为本,为形上根据,以名学为工具,最终回归到的治术,即以法治为目的,从而完成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架构,为君主设计了一个专制下的自然主义政治治术。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