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习斋四存编》对儒学的传承论析
作者: 闫敏   鲁先文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道   颜元   《习斋四存编》   儒学  
描述: 儒学,自孔子创立以来,在西汉确立成为正统。但在经历了隋唐的“三教并行”后,儒学慢慢衰落。宋明理学的出现,为儒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此同时,也为儒学带来新的问题。及至明末清初,宋明理学的问题渐渐显现,为了解决问题,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探身于孔孟原始之道,批驳宋明理学中出现的佛道观点,成为“儒教”的传承者。
晁说之对王安石新学的批评——以《儒言》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言》   晁说之   新学   攻击  
描述: 晁说之作为宋代著名经学家,是属于司马光一派的旧学学者,故而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学派攻击不遗余力。以晁氏著作《儒言》为中心,详析其对王安石学术攻击的原因、表现及影响,以期对晁说之个人学术和王安石新学作一管窥。
论《淮南子》“以道统儒”的教育目的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道统儒   教育目的   《淮南子》  
描述: 《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旨、融合儒法等家思想的汉初集大成之作,其教育目的也体现了这一"以道统儒"的特点。其"主道员"、"臣道方"的教育等级论对君主和人臣提出了不同的目标期望;其"返性""去载"的教育目的论基于道家人性论的立场,借鉴儒法等家的学习思想,提出培养不同类型的、为维系统治和国家发展服务的人才的教育目的思想。
交流与对话:明清时期徽州宗法与教育的互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徽州   宗族教育  
描述: 明清时期的徽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举兴盛,独特的地理环境、书香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无时无刻不在的宗族意识使得徽州成为徽商的发祥地。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他们“贾而好儒”的品质唤起积淀在徽州民众心中的文化意识。徽商在经商之余也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及自身修养。在雄厚经济实力的徽商支持下,徽州教育异彩纷呈,促进了宗族、徽商和教育三者之间的互动,丰富了徽州区域的历史文化。
论徽商精神与徽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徽文化   徽商精神  
描述: 徽商“贾而好儒”,以“儒商”闻名于世。徽商精神和徽文化绵延几百年,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徽商的兴起促进了徽文化的发展与成型。继续传承徽商精神和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发展国家和区域经济、优化社会风气,仍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战国时期卫国变革人才勃兴的缘由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革思想   卫国   战国   人才  
描述: 战国时期,卫国涌现出一批有志变革的人才。在列强纷争中,他们均不约而同地在诸国间推行政治、军事、文化上的变革,使得变法图强成为了战国时代的主基调。但是,这一现象的产生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具有深层的历史原因。其中,既有先天卫国特殊历史环境的作用,同时又有后天以子夏学说为代表的卫国学术的影响。卫国变革之材的兴起,不仅在政治上推动了战国新格局的形成,而且在学术脉络上也成为了由“儒”向“法”转变的关键一环。
安徽贵池傩舞的特点及文化功能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贵池傩舞   文化功能   表演特点  
描述: 安徽贵池被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贵池傩蕴含着典型的祭祀色彩和宗教色彩,深受儒、佛、道三教的渗透和影响,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中国吉祥语发展的特点及文化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吉祥语   民族性   传承性   差异性   文化涵义  
描述: 吉祥语是用以预祝吉庆祥瑞、福寿平安的词语,它承栽着人们渴望富裕、吉祥、福寿、安康的文化热望和价值追求。传承性、差异性与民族性贯穿于吉祥语的发展过程之中,充分印证了文化是一个统一与差异并存的矛盾体。吉祥语的出现折射出先民敬畏自然、崇拜灵物的生存状态,它的传承与变化深受儒、道、佛文化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化涵义。
嵇康“自然和音”的美学意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琴之美学   崇高美学   魏晋文人音乐   《琴赋》与《声无哀乐论》  
描述: 嵇康的艺术思维是其自身禀赋以及时代造就的产物。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融合了道、儒、玄学三者。无论是其丰富的音乐实践还是在音乐理论上的探究,都充分体现了“自然”与“和”的哲学美学思想。在他的几部关于音乐的诗赋中以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自律论”观点在魏晋时代独树一帜: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充分艺术实践与深厚文学哲学造诣完美融合的产物,将中国古代的“琴道“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在中国古典艺术基础渐隐瓦解的时代。以崇高美学为先导,能否通过音乐美学这个途径去解剖现实关系,成为对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发展有意义的事情?
从《淮南子》对“无为”的新诠释看汉初道家的思想转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为   有为   《淮南子》  
描述: 《淮南子》作为集道家之大成者,其对无为的诠释达到了顶峰。它将有为纳入无为范畴内,其政治层面的无为观,更是吸收了儒、法两家的精华,无为概念包含了更多进取的因素。同时,《淮南子》对无为所赋予的新诠释中亦折射出汉初道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所表现出的思想转向。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