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先秦儒家“”观念的层次及其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   层次     儒家  
描述: 孔子重“复”,而的核心是等级观念,因此学界多称其政治上保守。但当时有等级观念者非仅儒之一家,不应以此观念定性儒家政治上的进步与保守。从层次上看,儒家赞同的等级观念包含着大量人类文明信息,不但不保守,而且非常先进,对今天的政治生活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论孔子“正心”的育人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育人     正心  
描述: 孔子德育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正心。为纠正当时人心不正、上下尊卑关系不清的时弊,孔子给西周教学内容的六种技能──“六艺”赋予新意,使“扎”具有抑制人性、规制人心膨胀的意义,使“射”具有人心之正、校正人心偏邪的意义,使“乐”具有升华人心、从而达到仁心高度的意义等等,并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实现他的道德理想。这些,形成了他正心的育人观。这种正心的育入观,对后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我们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周代的“同姓不婚”礼俗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公元年   婚姻关系   晋献公   少数民族   同姓不婚   外婚制   礼记   氏族   婚姻礼俗  
描述: 周代是我国礼俗的大成时期。在周代的诸多礼浴中,尤以婚姻礼俗最为引人注目,有“本于昏”(《礼记·昏义》)之说。而其中“同姓不婚”又为最大戒律,向为研究者所重视。然自汉唐的博士硕儒乃至今天的专家学者
公正、人心、礼义——《管子》“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解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心   《管子》   礼义   法治   公正  
描述: 《管子》率先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通过对公正意义的深入揭示,《管子》明确了法治的内在意义和目标;其法治主张并非和人治相对立,在关注权力制约的同时更为关注人们的合作行为;通过辨明法律和礼义相生相成、刚柔兼济的关系,《管子》反映出其自身对法治的完整认识。《管子》法治思想与儒家法思想、秦晋法家思想共同构成当代法治中国的本土资源。
漆雕氏之儒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漆雕开   隐士派   儒学  
描述: 漆雕氏之儒为先秦儒家八派之一,它的主要观点是性善性恶、尊尚德、安贫乐道、任侠尚廉、处世中庸,该派对后世“隐士派”影响较大。
儒的名义和儒家起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儒家学派   论语   历史事实   创始人   殷民   起源   明儒   孔子弟子   章太炎  
描述: 民族的教士,他们穿的是殷服,行的是殷,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柔顺的人生观。再次说明儒的生活以治丧相为职业,孔子的贡献就是把柔懦的儒改变为刚毅进取的儒。胡适是针对章太炎提出问题的。太炎的《原儒》认为儒有达名、类名、私名三种不同的
孔子出妻说及相关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出母   出妻   儒家  
描述: 历代学者多认为孔子出妻.儒家不重视婚姻家庭,这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孔子生活实际的认识,甚至导致人们对孔子的学说产生怀疑.实际上,<札记>、<仪礼>、<孔子家语>等典籍的相关记载,并没有所谓孔子出妻之事说,所谓孔氏三世出妻说、四世出妻说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儒家十分重视婚姻家庭的和睦对治理社会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经筵概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学   帝王教育   皇储教育   经筵  
描述: 经筵可以定义为"古代帝王为研读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但在历史应用上有本意和引伸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唐,在宋代形成制度。历代经筵制度的具体内涵、性质不尽相同。经筵既是一种帝王教育制度,又是一种对君主专制体制有所制约的政治制度,还是一种文化礼仪形式,是各王朝崇儒重道文教政策的象征。
孟子与经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经   三年之丧   司马迁   滕文公   孔子   诗经   孟子   春秋   赵岐   论诗  
描述: 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孟子题辞》)可见孟子也是传经之儒。孟子于五经中,除了《易经》没有讲到以外,其余《诗》《书》《》《乐》《春秋》都有所论述。 (一)孟子论诗司马迁说
儒家廉耻伦理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廉耻   伦理   儒家   核心价值观  
描述: 同仁义礼智信五常相比,廉耻尚不构成儒家伦理之核心,但是,它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儒家主要伦范,同礼义一起成为儒家推崇的"四维",并在清代纳入"古八德"而受到儒家和整个社会的遵奉。如果说"廉"是儒学着力阐述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廉洁从政是儒家一贯的政治社会理想,那么耻德也是儒家重要伦常规范之一,历代儒家特别是原始儒家要求人们要"有耻"、"知耻"、"贵有耻"、"人不可以无耻",认为"知耻近乎勇",耻是"立人之节"、"治世之大端",并为此论证了人有羞耻之心。汲取儒家耻感文化的合理成分,显然有助于为人们作出趋荣避耻的价值选择,确立明荣知耻的价值标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