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诗教”观再解读
作者: 刘璐   来源: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诗经   诗教观  
描述: 孔子推崇《诗经》,这在《论语》和《孔子家语》1多有反映:“不学诗,无以言”,是孔子对诗的作用的解读;“诗”三百、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的总体评价;虽重“诗教”,但就“六艺”之间关系来看,孔子认为“诗”的最终旨归应为促进礼和乐的培养。孔子“诗教”观始终围绕“君子”这一理想展开,具有强烈的道德说教色彩。
孔子“论诗”与“删诗”新解
作者: 田鹏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孔子家语   孔子删诗   诗经  
描述: ;《诗经》三百篇之原始定本。可以结合《诗经》逸诗在其他先秦典籍中之应用推测出孔子或其他先秦学者在删诗时秉持的文学之审美性和政治之实用性标准。从相关《诗经》著述序跋中可以总结出,南宋王柏的诗经学著述《诗疑
从物质文化视角看“孔子删诗”争议
作者: 魏伯河   来源: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删诗说   诗经   物质文化   以今律古  
描述: 在《诗经》研究史上,对于孔子是否曾把当时流传的三千多篇诗删定为三百零五篇,历来聚讼纷纭。原因在于,肯定与否定双方都仅仅是从前代文献中寻找某些文本依据,主要纠结于孔子之前古诗能否有"三千余篇"的问题
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经》引用及其价值
作者: 王雯雯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诗经   教学相长  
描述: 作为中国传统文献的整理者和传播者,孔子为了启发学生,经常会以《左传》《尚书》《诗经》中的话来作为“引子”,以达举一隅能以三隅反的目的,整部《论语》直接或间接引用达十几处。《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
儒学经典译丛 诗经 下 汉英对照
作者: 唐子恒   廖群今   安增才英   来源: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学科:对照读物   诗经   学科:中  
描述: 汉英对照本:《诗经》共包括三百零五首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许多方面。本书为汉英对照读本。
蜀学渊渊:汉唐巴蜀诗经学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蜀   诗经   汉唐  
描述: 巴蜀地区,人文荟萃,文化渊远,相传涂山氏之女曾创为南音,周公、召公取之以为《诗经》之《周南》《召南》。曹学俭《蜀中广记·著作记》亦记录江阳人尹吉甫作《崧高》《韩奕》《江汉》《罴民》四诗。至汉,文翁化
《红楼梦》诗词对先秦文化元典的受容探赜——以《诗经》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诗词曲赋   诗经   文学接受  
描述: 诗词歌赋作为《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如《红楼梦》文本本身一般,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之处甚多。就文学接受而言,《红楼梦》诗词于经史子集四部亦多有染指。单就经部而言,《诗经》在《红楼梦》诗词中的大量出现
张栻《南轩诗说》钩沉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轩诗说》   诗经  
描述: 家塾读诗记》、朱熹《诗经集传》等宋元以来《诗》学著作中载有张栻《诗说》的不少佚文。通过辑佚,大体可以窥见《南轩诗说》的概貌。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通叚释《诗》商榷
作者: 暂无 来源: 有凤初鸣年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通叚字   毛诗传笺通释   诗经   马瑞辰  
描述: 馬瑞辰為清乾嘉時期注解《毛詩》之佼佼者,其《毛詩傳箋通釋》一書對《詩經》中之章句詞義、名物制度、禮制等等均有廣泛且深入的考證,對《詩經》詮釋與疏解有極大的價值與貢獻。《毛詩傳箋通釋》一書中,辨別通叚字佔了很大份量,雖然馬瑞辰辨識通叚字「因聲求義」之方式與清代考據學者並無二致,但他善於運用異文比對、詩文上下文脈及詞語與句型上的歸納,充分掌握詩義,在通叚字的考辨上確實有優於前儒之處,故能得到相當豐碩的成果。然而,馬氏對通叚字之判讀並非全無問題,本文擬擇要考辨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討論通叚問題實值得在商榷之若干條例,以解決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一書以通叚詮釋《詩經》時所呈現出的問題。
荀子的《诗》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诗经   荀子诗学  
描述: 荀子融合了儒、法两大思想,强调道德礼义的作用,偏重于社会秩序的建立.荀子的<诗>学思想特征与其整体思想相一致,主要表现为:以<诗>循道,重视<诗>的教化作用;隆礼义而杀<诗>、<书>,强调学以致用;遍引<风><雅><颂>,以实践倡导<诗>之功用.荀子引<诗>具有浓重的政教色彩,大多属于断章取义,表现出通经致用的特点,客观上为汉代<诗>学奠定了基础.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