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论诗”与“删诗”新解
作者: 田鹏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孔子家语   孔子删诗   诗经  
描述: 先秦元典中“诗”的含义存在演进过程,对其本义的理解应结合语境。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代表的儒家元典中,孔子“论诗”可分为三类:先秦普遍意义上的四言诗;包含先秦诗学精神和政治教化功用的一种文体;《诗经》三百篇之原始定本。可以结合《诗经》逸诗在其他先秦典籍中之应用推测出孔子或其他先秦学者在删诗时秉持的文学之审美性和政治之实用性标准。从相关《诗经》著述序跋中可以总结出,南宋王柏的诗经学著述《诗疑》受朱熹诗经学观点的影响,也提出“删诗”,有学术功利化的色彩,其说和“孔子删诗”说的区别在于其创作动机。该观点体现
也谈《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问题——兼与谢炳军博士商榷
作者: 马芳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本   周公之琴舞   孔子删诗   逸诗  
描述: 谢炳军以“王官删诗”否认“孔子删诗”,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不是《诗》之“逸诗”为由否认《周公之琴舞》可作“孔子删诗”说的证据,这两个否认理由都不充分。王官删诗与孔子删诗时代不同,编辑思想不同,各有其政治、历史、文献背景,各有其用,二者并不矛盾。对出土文献中“逸诗”或《诗》本的发掘是解决孔子删诗是否将《诗》由“三千”删至“三百”的有效途径。《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被认为是《诗》之“逸诗”是有道理的,它具备为孔子删取的可能性。
二重证据视野下的孔子删诗问题
作者: 李颖   姚小鸥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华简   孔子删诗   诗经   二重证据法   出土文献  
描述: “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的重大公案。传世文献的重新解读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文献中的“诗三百”非实指其数,而是极言其多的一个“成语”。《国语》载《商颂》十二篇可证两周之际所存诗篇数目远非今比。一般认为,孔子整理《诗经》在其晚年,然据《孔子世家》,孔子47岁时已开始修订诗书。近年出土文献尤其是“清华简”中《诗经》类文献的公布,促使人们对历史上“逸诗”问题重新考虑。刘向校书时,以“中秘书”三百余篇去重留存今本三十二篇,从方法与数量上皆与孔子删诗相类。
《诗序》当出谁手?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高价值   书传   后汉书   史记   子夏   毛诗序   孔子删诗   康有为   王引之  
描述: 《毛诗·序》,分置于各篇之首,其中关睢序还分大序、小序,但诗序曾长期被认为不可信。这是因为:一、《尚书序》被认为不可信;二、郑司农早认为史记、汉书说孔子删诗不可信,孔颖达也说“迁言未可信”,自此,郑椎、朱熹、朱彝尊、崔述等人均认为不可信。因此,《诗序》也被认为不可信。王引之、康有为等先后经详细考证,认为《书序》出《史记》之后,非孔子所作。现在看来,过去一般不相信史公所书实属无据。《孔子世家》认为《书传》自孔氏,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说明史公是见过书传及其序的,否则何以述说。既如此,怎能说《书序》出史记之后。今《毛诗》有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和诗论著作,应该说是有很高价值的,问题是出于谁手?《后汉书。儒林传》曾记述:“谢曼卿善《毛诗》”,“宏从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卫宏系东汉初人,《毛诗诂训传》西汉初已出,《汉书·艺文志》曾著录,何以晚出两百余年的卫宏能在《毛传》时为诗作序呢?郑玄与卫宏相去
苏辙《诗集传》对《小序》的取舍及原因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荆公   中大夫   追复   《诗集传》   诗义   孔子删诗   诗传   老子解   校书郎   《毛诗》  
描述: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弟。卒谥文定。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又同策制举,历官著作郎、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中。神宗时,王荆公执政,其论多与王氏相抵牾。苏辙论事精确,修辞简严,以大中大夫致仕。曾经筑室于许,号颖滨遗老,自作万余言,不复与人见,如是者数十年。卒追复端平殿学士。辙性沉静简洁,其平生好读《诗》、《春秋》,病先儒多失其旨,后杜门复理旧学,于《春秋传》、《诗传》、《老子解》、《古史》四书皆成,叹自谓得圣贤遗意,缮书而藏之。2苏辙《诗集传》二十卷,对三百五篇诗依次作解。他继承了欧阳修对汉学的怀疑批判精神。
成伯玙《毛诗指说》新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颂   三百篇   诗义   成伯   《诗经》研究   《大雅》   孔子删诗   毛诗指说   鹊巢   陈诗  
描述: 成伯玙的《毛诗指说》,是唐代有影响的《诗经》研究专著之一,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之前,为唐代后期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该书说: 凡书四篇。一曰《兴述》:明先王陈诗观风之旨,孔子删诗正雅之由。二曰《解说》:先释诗义,而风、雅、颂次之,《周南》又次之,诂传、序又次之,篇章又次之,后妃又次之,终以《鹊巢》、《驺虞》。大略举《周南》一篇,隐括论列,引申以及其余。三曰《传受》:备详齐、鲁、毛、韩四家授受世次,及后儒训释源流。四曰《文体》: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长短、篇章之多寡、措辞之异
历代古籍聚散简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人藏书   图书   古籍   图籍   文化专制主义   孔子删诗   历史变迁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   典籍  
描述: 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丰富异常,历经数千年,源远流长。可是,极尽曲折,累遭厄难。或历史变迁,或朝廷更迭,或兵燹战祸,或水火灾害。聚而又散,散而又聚,聚者费尽艰辛,散则毁于一旦。现择其要者,简辑录之。(一)先秦的图籍,皆由史官掌管。史官负责记录君主的言行,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行,不虚美,不隐恶,君举必录,惩劝斯在。这些纪录,保存下来,就成为国家的典籍,供统治者处事参考。春秋战国,儒、道、墨、法各家蜂起,诸子并存,学术活跃,百家争鸣。他们著书立说,游说讲学。孔子删诗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