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序》当出谁手?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高价值   书传   后汉书   史记   子夏   毛诗序   孔子删诗   康有为   王引之  
描述: 《毛诗·序》,分置于各篇之首,其中关睢序还分大序、小序,但诗序曾长期被认为不可信。这是因为:一、《尚书序》被认为不可信;二、郑司农早认为史记、汉书说孔子删诗不可信,孔颖达也说“迁言未可信”,自此,郑椎、朱熹、朱彝尊、崔述等人均认为不可信。因此,《诗序》也被认为不可信。王引之、康有为等先后经详细考证,认为《书序》出《史记》之后,非孔子所作。现在看来,过去一般不相信史公所书实属无据。《孔子世家》认为《书传》自孔氏,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说明史公是见过书传及其序的,否则何以述说。既如此,怎能说《书序》出史记之后。今《毛诗》有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和诗论著作,应该说是有很高价值的,问题是出于谁手?《后汉书。儒林传》曾记述:“谢曼卿善《毛诗》”,“宏从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卫宏系东汉初人,《毛诗诂训传》西汉初已出,《汉书·艺文志》曾著录,何以晚出两百余年的卫宏能在《毛传》时为诗作序呢?郑玄与卫宏相去
儒学研究的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
作者: 何晓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维度   “和而不同”   时间维度   儒学  
描述: 儒学的时间维度研究,是一把尺子,一根线,讲究的是“联结”功夫;而空间维度研究,是一把刀,需要的是“切割”手段。无论联结或切割,其实都是一种学术建构。研究者境界的高下、襟怀的宽窄、识见的深浅,往往通过这种建构体现出来。儒家基本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文化品格是“和而不同”。儒学的时间维度的研究,重在说明“和”,而空间维度的研究,重在说明“不同”。这“不同”,应是特定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文化遗存与学人“心力之为”的有机结合,而非儒者个人或派别简单的自然地理意义上的方位归属。儒学的空间维度研究,必须同时参照时间维
儒、释、道的体育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佛家   武术   体育   儒家  
描述: 西方体育精神的主旨是在人格平等的状态下释放人的感性生命、比拼人的肉体机能、挑战人的行为极限。而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中国文化则与之不同:儒家"克己复礼"的追求既不利于释放被文明压抑的感性生命,又不利于营造公平合理的比赛环境;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虽然有利于营造公平合理的比赛环境,但其主张节制欲望、反对竞争的态度又从根本上取消了竞技体育的可能性;道家"齐物论""逍遥游"的思想似乎有助于感性的解放、人格的平等,因而有利于竞技体育的开展,但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精神追求又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国人的竞争意识和冒险热情。然而,尽管儒、释、道三家均不利于竞技体育的开展,但却有助于丰富中国式的健身,尤其是武术活动的精神内涵:儒家对"德"的重视、佛家对"心"的开发、道家对"气"的运用,共同孕育了形神一体、内外兼修的武术文化,从而造就了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
唐代帝王的崇儒理政思想疏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政观念   崇儒思想   唐代帝王  
描述: 王朝建立之初选择什么样的治国思想、执政理念对于一国之兴衰有着重要的影响。唐代是中国儒学发展的又一个兴盛期,唐代帝王的崇儒理政思想较之前代有了明显的重视发扬,本文试从儒学地位历史变迁概述、初盛唐帝王崇儒思想、中晚唐帝王崇儒思想三方面总结阐释有唐一代帝王在崇儒观念指导下的治国理政策略。
儒道医风:明清医者画像中的理想形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医者   儒医   儒士   画像   明清  
描述: 本文通过明清医者的画像、像赞,探讨医者如何从一个草泽铃医的形象,转变为融会自我认知与社会标准的一代儒医。明清科举时代,儒者入仕是为人生正途,由儒向医多是谋生选择。儒者习医从医之后,并未改其儒家本色。身穿儒服,交往高士,吟和诗文,中道清逸,是不少医者崇尚的生活方式。上医医国,救世安身,医书传世,知名医家多以儒医同道作为医者之最高境界。本文收集医者画像,图文互证,尝试从一侧面更为形象化地揭示明清儒医的容样风骨。画像虽不完全,但可见“其貌清癯,心存仁术,志好儒书”已成为其时医者推崇的理想形象。医者以儒风示人,反映出儒不仅在职业上是效法的对象,也是为人处世、自我定位和社会评判的标准。医者的儒道医风,显现其专业声誉与社会地位的关联,而此种趋同的代价是医者放弃自身之职业识别。医者画像,在一定程度上是医、儒在社会身份上难以界分的佐证。此种情形,在其他职业阶层中也有显现,这反映出在科举社会之中儒士阶层的至高无上。
“海外雄飞论”的引领与日本扩张道路的选择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川幕府   “海外雄飞论”   军国主义   侵华战争   日本  
描述: “海外雄飞论”系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儒学家、国学家和洋学家的侵略扩张思想之总汇。作为对西方早期殖民主义者频频叩关的回应,江户时期的日本思想家们纷纷就国家的“进路”问题著书立说、建言献策,然其所思所想无不蕴含着扩张主义的思想因子。本多利明的“殖民扩张论”、佐藤信渊的“宇内混同论”、吉田松阴的“东西补偿论”,便是其中最系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主张。本多利明不仅献上了四条“经世秘策”,而且坚信战争和殖民扩张是实现国家富强的主要手段;佐藤信渊不仅确立了“混同宇内”终极目标,而且制订了“三步走”扩张战略和详细完备的侵华方案;吉田松阴不仅描绘了一幅侵略扩张“蓝图”,而且其“海外雄飞”构想被门生弟子即明治重臣付诸实施。江户时期的“海外雄飞论”不仅引领近代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歧途,而且成为今天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思想渊源,其煽动性、迷惑性和持久影响力不容忽视。
论先秦儒家的政治理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孔子   民权思想   孟子   儒家   民本思想  
描述: 政治理想是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和最高点。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很复杂,但是其政治理想却相对接近。从对尧舜与禹汤文武之间态度的差别,可见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人而非周礼更非王权。从孟子对于“先王”的诉求和对尧舜“圣”的判断,从对不道君主的否定到对能臣的否定,从对“势”的否定和对人伦的绝对肯定,尤其是从对豪杰之民的肯定到对文王绝对作用的否定,其政治价值观已经超越孔子的民本思想,具有“民权”思想特质。荀子虽然在儒家理想与法家的手段之间出现徘徊,但政治价值观的立足点在于民是可以肯定的。在如何通向理想政治的方法论上,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这不仅仅是保守主义的问题,更深刻的矛盾是,恢复周礼至多只能恢复文武之道,并未能达到尧舜之治;孟子推行先王之教,推行德政,在战国中后期功利主义的大潮中,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荀子想摆脱孟子方法论上的苍白,借鉴的却是法家政治手段,开创了古代中国社会“儒法互用”的先声。孔孟政治方法论上的疏空,虽然留下阐释空间,但得出儒家有“专制倾向和权威主义”或“开明专制”这样的判断,是缺乏史料基础的。
儒·诗·象——试析“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与儒家及诗的联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教   一分为三   一分为二  
描述: 与西方的“一分为二”不同,儒家思想体现的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对“道”与“器”之间的“象”的申明并重视,赋予儒家思想以诗性气质,这一气质的鲜明反映为儒家对诗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与儒家对诗教的重视,试图建立“象”与儒家思想的诗性气质及重诗之间的合理联系,并阐明这一点对于儒家文艺思想中审美标准与解读原则的确立的重要影响。
医籍、医名与医理:明末李中梓的儒医形象及知识传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医理   儒医   医籍   医名   李中梓  
描述: 明清两季,儒医鼎盛,但医者之所以获"儒医"之名,并非由国家进行资格认证,而是基于职业出身、医术水平、医学著述、社会交往、济世关怀等社会化标准的形象认同。李中梓为明末名医,幼习举业,由儒入医,深通医理,著述丰硕,自成医派,为儒医之重要典范。在李中梓医名的养成与传播过程中,所著医籍居于中心位置。其医籍既重医理归纳普及,亦重医案汇集分析。医籍由新安商人出资,广为刊刻,病者、医者、士林、官府无不看重。医籍既是其专业水准之体现,也是极具说服力的个人"营销",更以兼具儒士风雅,士林交游广阔,儒医之名既知于当世,更垂范后世。然在医学并未列于主流知识谱系的明清时代,盛名之下,学派渐成,亦彰显在社会化的职业养成及专业评定体系之下医学传承的市场及知识路径。
陶渊明儒、释、道辩证统一的艺术人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陶渊明   人格  
描述: 陶渊明的人格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 ,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 ,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 ,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 ,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 ,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理想人格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