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法哲学的融通:儒学与实用主义
作者: 武建敏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践智慧   法哲学   儒学   实用主义  
描述: 尽管在儒学和实用主义思想中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它们之间的相通性是十分明显的。在儒家法哲学思想和实用主义法哲学中都有一种经验主义的取向,这就决定了两种法哲学思想必然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思想系统;由于儒学与实用主义的实践特质,决定了两种法哲学呈现出鲜明的问题指向,两者都不去构造一种所谓的形而上学体系,而是以"具体问题"为范导的;同时儒学和实用主义都支持"司法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真正有用的思想范式。儒学与实用主义之间所具有的三种契合共同呼吁着"实践智慧"的思想范式,这将是对中国法治建设真正有用的知识取
陆机的儒风旨趣及其繁缛风格的形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繁缛   陆机   儒学文艺观  
描述: 陆机的道德人格和社会价值判断以儒学价值观为主导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以儒学文艺观为核心的批评体系和创作风格趣向.他的儒学文艺观包括文质观、有益政教的诗学观等方面,创作中体现出儒学经典的隶事化和大量使用比物起兴手法的倾向.然而,陆机并未有力地贯彻儒家文质并济、辞理兼美的中和原则,宏富的才学使之在作品内容呈现方面走向炫博的路子,对于辞藻的偏嗜又使其作品呈现出繁缛的主要风格.陆机的儒风旨趣对其繁缛风格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也产生了不客忽视的消极影响.
岳珂思想:儒、道、释融通的内在超越哲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岳珂   哲学思想   南宋  
描述: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一生著述甚富。作为一个在文学、史学、书法艺术上都有相当成就的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与其思想也自然有密切关联。他在青少年时期为其祖父岳飞辩诬的同时,也怀有积极用世的热忱之心,中年时期因为官运亨通而对朝廷尽心尽力,到晚年因遭构陷罢官而有消极避世情绪;这三段人生态度构成其一生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概括岳珂的一生思想,儒家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无疑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佛家的禅悦之风、道家的清静无为和消极避世心态同样也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创作,这些都使得他的人生、思想和创作具有南宋文人典型的意义。
杜甫中原情结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中原   乡土情节  
描述: “不敢忘本,不敢违仁”的诗圣杜甫在其诗歌中流露出其对中原故土的乡土“情结”,这是古代传统农耕文明中“叶落归根”思想的体现,亦是中原农耕文化影响诗人创作心态的一个剖面。本文结合诗人漫游经历及其诗歌创作探究杜甫的中原情结,并蠡测杜甫中原情结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影响;二是诗人生活虽颠沛流离,但其内心始终充满“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使命感。
孤舟·孤影·孤云——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孤独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孤独   超俗   陶渊明   世俗  
描述: 陶渊明诗歌中的孤独问题,古今多有论及,但大都围绕其思想的儒与道、仕与隐、世俗与超脱的争论展开,多认为陶渊明最终是超越孤独、超越世俗的任真固穷之人。这无疑将陶渊明其人其诗简单化了。本文主要依据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试图对其中所暗含的孤独作出恰当的分析与解释,进而认为陶渊明诗文中的"孤独"容纳了陶渊明思想最复杂也最富有争议的两部分,即世俗与超俗。
浅析李绂于文献整理之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朝   李绂   文献整理  
描述: 李绂生活于康、雍、乾三朝,在清代陆王学术的发展中是其关键人物之一。李绂一生致力于陆王学术,著有《陆子学谱》等书。李绂在其小时候就能够专意于文献的搜集整理;于京城任官之时,同全祖望共同摘抄《永乐大典》;后来,作为由"博学鸿词"厕身三礼馆纂修儒臣之列,以其深厚的经史之学功底,不仅于《三礼义疏》的修纂用功颇多,且在其影响下,就与礼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尤其是对于文献的整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忽必烈幕府文人与元代教育及对文学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   忽必烈幕府文人   元代文学   元代教育  
描述: 忽必烈幕府君臣对有元一代的儒学教育贡献很大。藩府谋臣刘秉忠、王鹗、许衡、姚枢等多次向忽必烈提出征用儒雅、崇学校、议科举、崇经术、尚节孝、厚风俗、美教化等建议,并建议在各郡县普遍建立学校,使皇子以下及庶人子弟均能入学校接受教育,忽必烈在他们的影响下,办学兴教,崇儒兴学。在儒学推广和教育发展的前提下,元代科举制度得以实施,不仅刺激了地方官学的发展,各类学校数量骤增,而且为元代文学与儒学的全面融合创造了条件。
儒法意识形态之文化史漫谈:以殷周巫史王官为线索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史官   法家   儒家   巫术  
描述: 诠释儒法两家思想及其合力塑造之中国古代意识形态,应源于殷周巫史王官。巫史的学统,圈定了儒法的政治实用品格与附庸意义:上古三代以降巫祝的应用传统理性化为儒法学说的实用主义特征,殷周鼎革之际"史官"的文化传承则预示着传统话语权威之于儒学的关键意义。王官的基因,一方面决定了儒法的治道本质与归合趋势;另一方面,儒家出于职能广泛之司徒,法家出于所执专精之理官,反映两家学说的视域广狭与主旨歧异。及至"儒法意识形态"之成型,实因儒法两家法思想以趋同的秩序价值观而"一于治道",以及由于歧异的治道主旨与治理模式而"外儒内法"。
蜀学之形神与风骨综论——以文史哲或经史子集为考察对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史哲   经史子集   蜀学   神韵   风骨  
描述: "巴蜀文化"是华夏禹域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蜀学"是巴蜀文化的灵魂与精华。蜀学的灵魂与精华,可以通过对儒释道三教、经史子集四部、文史哲三科的梳理而予以揭示,其重点体现于其思想与理论。大致而言,蜀学在哲学方面向有"深玄之风",但又"玄而不虚";在史学方面,特别注重"文献之传",尤其重视"通观明变";在文学方面,往往能开一代风气,且可表仪一时。蜀学之神韵与风骨,呈现为以下三端:经史为基,儒学为本;学风崇实,经世致用;融会贯通,赫然名家。未来蜀学之发展,应当继往而开来,即在"打通古今"、"融通三教"、"会通中西"十二字上用力。
论竹林名士的思想属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竹林名士   思想   玄学  
描述: 脱胎于汉末士人的竹林名士,必然携带着两汉的儒家气息。在魏晋禅代之际,以嵇康和阮籍为代表的竹林名士"越名任心"、"任情越礼",其言行张显出"崇道反儒"的特性,但其内在思想却潜存着儒道会通的本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