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学研究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研究   蜀学   课题设计   研究力量  
描述: 该中心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于2011年11月挂牌成立。依托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整合并优化国内外尤其是四川省文、史、哲等学科的研究力量,负责全省儒学研究、儒学普及、蜀学振兴等课题设计和招标,主办有"儒学研究中心网"。
宋代巴蜀学术文化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文化   蜀学   巴蜀学术   儒学  
描述: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时代,也是蜀学发展的极盛时期。此一阶段,巴蜀大地社会安宁,经济富庶,加之本地的尊儒重教传统,带来了巴蜀文化的发展和蜀学的繁荣。本文系统总结了宋代四川地区在家族文化、经学传承、史学创新和小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系统展示了此期巴蜀文化的面貌和蜀学繁荣的历史。
汉代巴蜀经学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蜀学   巴蜀   汉代   经学  
描述: 汉代巴蜀经学兴起于文景之世,文翁奖励儒学教育,领先全国以"七经"造士,于是七经之学盛行巴蜀,经学人才辈出。两汉巴蜀经学以易学、小学最盛,《诗》、《书》之学次之,而《礼》、《春秋》、《孝经》、《论语》之学亦有可观。巴蜀学者不满当时章句之儒"碎义逃难"、"违背孔真"的现象,自严遵始融《易》《老》于一炉,扬雄创拟经新篇,从而构成汉代巴蜀经学独辟蹊径、自成体系之特色。汉末巴蜀经学与巴蜀地域政治经济命运密切关联,今古兼治,扬马击郑,于是以杨门之学和谯氏之学为代表的通经致用之学和谶纬学大兴。
南充任瀚易学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任瀚   黄辉   蜀学   易学  
描述: "嘉靖八才子"、"西蜀四大家"之一的任瀚不仅长于文学,而且在易学上也有突出成就。他研究易学六十余年,晚年尤潜心于《易》,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易学思想。任瀚将易统与道统等同起来,以为《易》之道即圣人之道,但易学的传播受到术数的扰乱,以至其统不明,因此批判术数,主张以德义治《易》,以承继易统,复兴易学。任瀚认为《易》乃明天事之书,实地考察河洛之地,探究图书道统之源,以陈抟、邵雍、周敦颐皆会心干易道,深明环中之学,故得易学之传。任瀚的易学融会三教,深究易道,尤杂于丹道,在儒家及方外羽流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弟子黄辉、张鉴、李竹、陈于陛及南充罗氏三代皆大力传扬其学,对巴蜀学术文化尤其是易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苏道情性话题的论辩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蜀学   道性情   三苏  
描述: 本文主要就三苏关于道、情、性话题的论辩进行阐述,从三苏以人情为旨归而解经出发,通过六经的人情之辩、与朱熹的道性论辩以及儒释道三教融突这三个方面来凸显三苏的心性哲学。面对心性理气的时代核心话题,苏氏父子不离其中,为心性的性情之学寻求形而上的支撑;其道、性、命、情、善,融突而和合,构成了苏氏理论思维的逻辑系统;其学虽杂于道,禅两教,但仍归宗于儒家圣人之道。苏氏蜀学在理学思潮中虽居非主流,但亦为推动理学思潮的发展做出贡献。
《儒藏》兴蜀三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品牌   蜀学   儒藏  
描述: 四川大学<儒藏>编纂在全国率先开花结果,圆了国人几百年悬而未圆的好梦,其价值和意义非同凡响,这是当代四川人的骄傲;千古儒学第一"藏"兴于川人之手,自有其文化的道脉所在,这是数千年来博大沉雄而生生不息的灿烂蜀学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是当代学人"存天地之正论"、"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担当的成就体现,以此为契机,作当代的文翁,打造四川文化大省的学术品牌,川人义不容辞.
洛学、新学、蜀学异同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学   蜀学   新学  
描述: 本文认为,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和苏轼蜀学,并非都是完全对立的,而是有异有同。三家经过相互驳难,相互吸收,相互促进,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派风格。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在维护统治集团的政治利益上,都希望变法改革,来挽救由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而引发的社会危机局面。只是在具体方法上出现了分歧,王安石变法的总目标是富国强兵,总方针是“理财”、“通变”;二程则认为应该通过行仁政、重礼义、重教化的办法调整社会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王安石主张“兴利”,二程主张“尚德”,二者产生矛盾。二程加入反对变法的行列。但在态度上是比较温和的。他们在学术上,都为儒学的哲学化、儒经的义理化做出了贡献。在宋明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二程洛学与苏轼蜀学之争是保守派内部的派系之争,他们都反对新法。他们的争论主要是表现在学术上的性情之辩,苏轼主张性情统一论,二程则主张性善情恶论。洛学、新学、蜀学经过长期的争论,最终是洛学派中的程朱理学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
弘扬国学的标志性事业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学热   蜀学   儒藏   绵延性  
描述: 当前的“国学热”是要求重新来探讨、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完全不是“复古”,而是要向前进,要对全世界、全人类在文化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无疑应该是儒学,要振兴中国文化儒学当然是重点。《儒藏》这项标志性的事业,就是“蜀学”传统的再次弘扬。
儒学研究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研究   蜀学   课题设计   研究力量  
描述: 该中心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于2011年11月挂牌成立。依托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整合并优化国内外尤其是四川省文、史、哲等学科的研究力量,负责全省儒学研究、儒学普及、蜀学振兴等课题设计和招标,主办
发扬蜀学传统,开展儒学研究-“四川大学《儒藏》工程”笔谈摘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文献   蜀学   四川大学   儒藏   古籍整理  
描述: 《儒藏》是四川大學承擔的國家“211工程”、“985工程”規劃項目,中國孔子基金會“重大項目”。經過數年努力,首批50冊於2005年5月正式出版,已引起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評議。這裏搜集和摘錄了李學勤、張立文等專家學者關於川大《儒藏》首批成果的評議,匯錄了郭齊、李文澤等《儒藏》參與者關於《儒藏》編纂體例的討論。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