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语·阳货》篇中阳货与孔子的“礼数”
作者: 刘贤忠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阳货   孔子    
描述: 《论语·阳货》篇中阳货与孔子有关“礼数”的事,可以说把古代的礼制说得饶有趣味。笔者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因礼不见、依礼当见与互不“背礼”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探析孔子人的文明与中国梦的实现
作者: 何丹丽   张志平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的文明   当代价值   孔子   社会的文明  
描述: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作为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实现。因此,提升人民的文明素养,是实现中国梦首先而且务必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孔子的文明观,通过分析孔子的文明规范理论,以期对提高当代人的文明素养产生重要影响,并以此来推动中国梦更好更快的实现。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 李秋月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价值   仁学思想   孔子   儒家  
描述: 孔子仁学思想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伦理体系,在我国两千多年来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论语》的《颜渊》、《阳货》及《子路》等多篇章节中,均对孔子的“仁学”思想做了具体的阐释,且其多次对“仁”的解释又不尽相同。时隔几千年,仁学思想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道德、文化、社会、伦理、实践等多方面仍具有指导价值。
孔子“中庸”思想的概念性分解
作者: 黄星星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庸   孔子   适宜  
描述: 在儒家思想中,“中庸”范畴相当重要,以其命名之书与论、孟、大学并称为“四书”,地位等同与“经”。然而,世人却常将其与折中主义、和稀泥、圆滑等联系在一起来对待。为此,本文从其提出者——孔子对“中庸”的使用着手,结合后世儒生之解读,以求还原其真实的旨趣与面貌,为当下之社会、个人的和谐生活提供一可能的指导路径。
司马迁对孔子天命观念的继承与突破
作者: 黄旭峰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孔子思想中的天命观对于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思想有着重大影响。其中孔子关于天命观的二分法以及“畏天命”的主张对于司马迁影响颇深,司马迁推崇天命决定论以及主张个人内在修养的思想因素正源于孔子的天命观,然而另一方面,受当时社会意识和家族环境的影响,司马迁的天命观中产生了否定天命决定论的因素,这可以看作是对孔子天命观的一大突破。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及价值探析
作者: 李亚楠   郭元飞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   孔子   仁学   价值观  
描述: 孔子的仁学思想以道德为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德育的启示,使道德变成一种信念、一种意识、一种价值,内化于自身之中,变成自己的思想。此外,孔子的仁学思想,还是追求和谐之道,追求一个稳定、有序、爱民、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逐渐转变的今天,我们面临着进行道德教育和建设社会和谐的历史任务,所以我们必须要从孔子仁学思想中吸取智慧,借鉴古人,努力完成我们现今的历史任务。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较
作者: 唐珂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格拉底   孔子   教育思想  
描述: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教育思想,但他们在时代背景、安邦之道、价值取向等方面却是不同的。然而,两种道德教育在历史使命、人生追求上,以及他们的深远影响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因此,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对东西方文化异同进行思考,这对构建当代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孔子学院看汉语言文化推广的模式与效果
作者: 汤晓燕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式   汉语言文化   效果   孔子学院  
描述: 孔子学院作为汉语言文化教育的“品牌”,在全球的发展掀起了“中国文化热”的潮流,孔子学院作为多边文化外交的新形式,不仅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进行交流,也为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孔子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及时代价值
作者: 薄海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基础   时代价值   内涵   孔子生态思想  
描述: 孔子生态思想是我国古代生态智慧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丰富内涵包括“畏天知命”的生态自然观、“仁爱万物”的生态生态伦理观、“用之有节”的生态实践观。孔子生态思想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之上,对形成科学的自然观,正确认识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积极推进社会文明转型有着重要的价值。
儒学发展的前世与今生
作者: 刘莉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轴心时代   中体西用   儒学   现代命运   历史性格  
描述: 两本书都以儒学为主题,并有遥相呼应之趣(仅指儒学发展历程言,非学术观点),一者讲儒学起源(一头),一者讲儒学发展至近代以后的没落命运(一尾)。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