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光影流转 儒生变”偶像”
作者: 暂无 来源: 创意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很久不看韩剧了。不过今年的《成均馆绯闻》名气甚大,口碑甚好。起了好奇心,一路追看到底。简而言之,该剧是“韩国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由于融人了不少中国元素,在国内韩剧迷中反响热烈。 成均馆可以类比我国古时的国子监。不同的是,咱们的国子监在今天更多的是以“旅游景点”的方式存活,而成均馆贯之以“成均馆大学”的名字,依旧运行其教育机构的职能。老成均馆是朝鲜王朝时期(A.D1392-A.D1910)于1398年设立的第一个国立高等教育机构,其办学目的是为了促进皇室对儒家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与研究,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成均馆绯闻》儒生们的故事,就在这里展开。 偶像剧几乎没有新鲜事。俊男美女,青春校园,友情、爱情和亲情轮番上阵。距离产生美。看腻歪了现代版偶像剧,就把时间和空间距离拉远一点。旧时儒生摇头晃脑、食古不化的刻板印象,在《成均馆绯闻》中被打得稀里哗啦烂。 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国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男扮女装、冤家路窄,前辈设下的故事框架如此经典,稍作编改,再加以偶像剧的操作手法,如果演员足够出色,基本上就可以坐等高收视率了。在《成均馆绯闻》中招摇过市的是古装版的“F4”(剧中称为“垂涎四人帮”):左议政大人家的俊美公子李俊善,用现在的话说,叫“太子党”,不过这“太子党”为人正派,成绩名列前茅,是校园儒生们佩服和嫉妒的对象;兵曹判书家的桀骜公子文在信,同样是“太子党”(和李俊善家是不同派别的死对头),喝酒打架,不拘小节,实际内心善良,深情义气;富商之后具容河,也就是现在的“富二代”,文在信的发小,以穿衣打扮为生活第一要事,表面上玩世不恭,有着惊人的洞察力;被皇上称赞“绿鬓红颜”的金允熙,幼年丧父(父亲原是成均馆的大儒,因“金藤之事”被暗杀,母亲一直对她隐瞒身世),聪明伶俐,好学多才,为补贴家用常扮作男生到书店帮忙抄书,阴差阳错进入成均馆,和李俊善日久生情。除了F4生动好玩的对手戏外,剧中的配角也几乎个个出彩。比如成均馆里的老师丁若镛,讲授孔子《论语》“为政篇”时,耍魔术,摔罐子,在儒生们目瞪口呆、欢呼雀跃之际,开始一本正经地讲“君子不器、学则不固”。如此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吾等观众都恨不得找来孔子的《论语》认真学习一番。现在的中文课要是能摊上这样的老师,什么古文、典籍,保管背得比球星、影星的名字还牢固。 值得津津乐道的,还有剧中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和儒家文化。古时韩国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剧中的儒生,张口就来一段儒家经典,能够用毛笔写漂亮的汉字,女主角还会背中国兵书……看到人家韩国用咱的梁祝桥段、儒家经典、党派之争等等“大杂烩”成一磅好看又不乏教育意义的偶像剧,宣扬老孔的“仁、义、礼、信、智”,特当文化遗产的样子,不觉忿忿不平且心酸不已。这种心情,有点像当初看《功夫熊猫》,笑得前俯后仰的同时,禁不住自问:为什么咱的国宝大熊猫和中国功夫,被老外重新演绎一番,就能红遍全球,赚得钵盘满盈?而同样是讲大道理,为什么本国的电视剧总喜欢板着面孔教训人,就不能有点创意,下点功夫“寓教于乐”吗? 我们常说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但如果让它们藏在古籍中,躺在博物馆里,它们永远活不过来。当年明月写了《明朝那些事儿》,让明史成为热门话题。韩国拍了个《成均馆绯闻》,搞不好明年想涌人成均馆大学求学的年轻人就会暴涨。输出价值观这事,其实也没有这么难;用偶像剧讲大道理,同样奏效。别人借鉴了我们如此多的文化元素,我们也该从他们身上学回点什么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