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消解--基于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 何雅媚   来源: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4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2000)指出:许多有相当英语程度的中国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当西方人怀着敬意探询Confucianism/Taoism(儒/道)的真谛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继而提出"中国文化失语"概念。这一现象与新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目标相悖。
简评国内推出的两个《尚书》英译本
作者: 陆振慧   来源: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4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尚书》作为中国重要儒家典籍早已引起西人注意,自17世纪起即有西方传教士或汉学家先后推出多个拉丁文、法文和英文的《尚书》译本。其中英译本以19世纪英国传教士汉学家理雅各所译最为出色,至今(包括其全部《中国经典》)仍为国际汉学界奉为儒经"标准译本"。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分别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和湖南出版社首次推出国内学者的《尚书》英译本。尽管此二译本较理译本晚出近一个半世纪,但质量和影响远逊于后者。"山东本"意在普及多用"意译",原文篇旨基本传达,译笔流畅,可读性甚佳不足是当注不注时空隔阂难消除,留下语义真空导致"译犹未译",全盘归化译法使得原文文化形象受损,此外仍有不少误读误译。"湖南本"突出特点是"随意",忽视研读原著且对翻译所据白话译文不求甚解,落笔草率并校对不严,结果选词不当、逻辑不通、语法标点拼写混乱等随处可见,令人不得不怀疑译者态度之严肃。反观理译,选词精当,语义信息准确传递;注释周详,文化内涵充分揭示;作风严谨,误译误释降到最低。这一比较促人深思。本文以为,今人复译经典起码应谨记四点:第一,对原作心存敬畏;第二,恶补相关知识;第三,虚心吸收前人成果;第四,选择适当翻译方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