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人皆可为孔子
作者: 陈琦萍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更是鲜为人知,能够治疗人类心理疑难杂症的良医。这些头衔与天赋无关,而是因他处在一个周道衰废,臣弑君,子弑父的时代;和生长在一个贱鄙穷困,幼失怙恃,必须依赖自己才能生存的社会环境。从他吾非生而知之者、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证明他不是天纵英才;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知道他的许多学问还是来自困而学之。
孔子论教师
作者: 江朝源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关于教师,孔子开门见山说过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当然不是对教师的人才素质和教师的作用作全面界定,而是从教师人才素质的一个方面说的。孔子说话,都有具体语境,针对性很强。上面这句话的语境我们不得而知。研究孔子学说的学者对这句话的解释也有不同。有的把它译为温习旧有的知识,了解新的知识,就能成为老师了。并加以解释说:孔子认为,已经学得的知识必须经常温习、整理,同时不能
孔子删诗说辨析
作者: 冯良方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这是一个老而老的话题,又是一段历史的悬案,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大体而言,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司马迁,唐代孔颖达开始有了怀疑,至晚清近代怀疑者越来越多,现代否定孔子删诗说几成定论,如当今流行的几部文学史均持这样的态度。但现代相信孔子删诗的人也有,特别是近年来上博战国楚简中《孔子诗论》的公布,有利于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我的基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开幕词
作者: 赵廷光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二○○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值此丙戌年末,我会召开第十三次研讨会,时隔一年之后,我会会员又聚集一堂,深入研讨中国传统文化荣辱观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深刻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现实意义,这必将成为我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谈孔子的和谐理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作者: 王顺英   任正丽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命题,这是中央深谋远虑的战略考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这曾是几千年来我国古代哲人的理想追求,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理想追求。孔子在这方面曾有诸多探索与研究,这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孔子的道德观念之中。通过对孔子的道德观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作者: 张树枝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二○○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会员: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经过热烈、紧凑、富有成效的讨论,会议即将闭幕了。谨此,我代表学会对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对前来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和来宾表示衷心感谢!
儒学和谐论
作者: 张励民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本论的儒学,也仍然定位在先秦儒家的范畴之内,所引论据将不出孔、孟,后人的微言大义或亚圣人言,一律只作参考,不可强加给先贤,更不可取而代之。诸子百家之一的儒家学派历来被认为是伦理哲学。作为哲学,则无疑包括了社会伦理所以提出的对自然、人生以及哲学本体的认识和主张,套用西洋哲学的名词,或可谓为孔孟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云云。然总体而论,儒学无论是关于哲学本体的,社会、人生的,以及思想方法的,核心是道,无非和谐而已。
2005年儒学研究的一些观点
作者: 李德仁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学的四种理论形态宋志明在《文史哲》2005年第5期撰文指出,从先秦到清代,儒学先后形成四种理论形态。第一种理论形态是先奉时期的古典儒学。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进一步展开儒家的思想体系。这些儒学的奠基人提出儒学的思想框架,确立基本的理论原则,使儒学初具规模。
浅谈儒学荣辱观对建立现代荣辱观的启示
作者: 胡江天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观念是一个人判断分析问题的比较固定的看法而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它包括形态各异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念会引起不同的判断结果,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观念决定行为。荣辱观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对于光荣与耻辱及其社会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荣辱观实质上
先儒明耻四论浅探
作者: 习应玄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迫切任务。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教育,提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涵,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立的思想道德体系,应该具有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特点。因此,探求中国传统美德中的荣辱观,是会有现实意义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