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明代桐城理学文化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献研究集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桐城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西北环山,民厚而朴,代有学者;东南滨水,民秀而文,历出闻人,风俗质素"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质朴的民风,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桐城素有"文化之乡"、"文化名邦"的美誉,人文荟萃,名流辈出.桐城文化源远流长,起萌于唐、宋,勃兴于明,鼎盛于清.方宗诚日:"桐城文学之兴,自唐曹孟微、宋李伯时兄弟,以诗词翰墨,名播千载.及明三百年,科第、仕宦、名臣、循吏、忠节、儒林,彪炳史志者,不可胜书.然是时风气初开,人心醇古朴茂,士之以文名者,大都尚经济,矜气节,穷理博物,而于文则未尽雅驯,以复于古.郁之久,积之厚,斯发之畅.逮于我朝,人文遂为海内宗,理势然也."(《桐城文录序》)②桐城文化从明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有明时期,桐城出现了像方氏、张氏、左氏、钱氏、姚氏等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望族.这些家族的普遍特点是重视家风、学风,以学术互相砥砺,由是桐城讲学日盛,著述立说蔚然成风.博学硕儒、文人学者代不乏人.
赵绍祖的金石证史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献研究集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有清一代,国家统一,疆域扩大,加上考据学的兴起和推动,金石之学远迈前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一时之显学.出土金石日益增多,社会上鉴赏收藏金石之风盛行,鸿学硕儒甚至达官显贵多趋此途.乾隆年间的学者卢文弨就曾指出:"自国朝以来,为金石之学者,多于前代,以余所知,若昆山顾炎武、秀水朱氏彝尊、嘉兴曹氏溶、仁和倪氏涛、大兴黄氏叔璥、襄城刘氏青芝、黄冈叶氏封、嘉兴李氏光映、邰阳褚氏峻、钱塘丁氏敬、山阳吴氏玉(挜)、嘉定钱氏大昕、海盐张氏燕昌,皆其选也.继此者方未有艾……庶几古今人之精神命脉,不至中绝也乎!"①据张之洞《书目答问》所附《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其中载清代金石学家有46位之多,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中也特辟《金石学家》一章,安徽泾县学者赵绍祖均跻身其中.赵氏嗜好碑版,亲自访求原碑,长于金石考订,金石著述蔚为宏富.他自己将其所得的金石资料整理并刊行,述其原委,辨其讹误,著有《金石文钞》、《金石续钞》、《古墨斋金石跋》、《泾川金石记》、《安徽金石略》五部著作.本文即就赵氏的金石文字与传世文献参证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做一初步的探讨,敬请学者指正.
《新旧唐书互证》平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献研究集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一 两《唐书》整理研究简况 《旧唐书》自后梁即开始搜集材料,准备着手纂修,但直到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才正式下诏令张昭远等修纂,于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即修成,前后修纂仅用了四年多时间.虽然史料搜集比较宏富,有唐历朝起居注、实录、国史为据,但修纂时间短,仓促成书,又成于众手,以致书中体例不周之处自是不少.自北宋开始,历代史家对《旧唐书》的这一不足多有微词,如吴缜虽求疵于《新唐书》,但在《进<新唐书纠谬>表》中仍认为《旧唐书》的编纂者"缀辑旧闻,次序实录,草创卷帙,粗兴规模,仅能终篇,聊可备数"①,因而乃有宋仁宗命儒臣重修《唐书》之举.而清代学者钱大昕、王鸣盛、赵翼、张道等人对《旧唐书》更是多有批评,指出了其"多用国史原文"、回护之处不改、一文复见或二传一人、轻重失调、繁简不当等众多缺陷.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