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傲的中国山水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投资与理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帝王将相   高傲   中国山水画   中国文人  
描述: 泱泱华夏,璀璨文明,穿越千年,历代皆崇士气,尚儒习文。古代中国文人士学阶层引导的文化,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士绅乡儒,无不如此。没有任何文化是独立存在的,也并非截断在某一时期形成,必与历史前代源源相循。
字画投资的变现风险
作者: 暂无 来源: 投资与理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从2010年底开始,不断有金融圈的朋友向我咨询字画投资的事:字画是怎么投资的?一年收益有多少?涨了如何变现…… 金融资本与艺术品的关系其实一直很亲密。如果用金融属性来衡量字画,那么变现就非常重要——作为投资标的,当想用钱的时候,能不能把字画变成钱。 字画与股票不同,你想把手中的股票变成钱,只要开市交易,就能卖出去,但字画则不一定。20世纪30年代初期,张伯驹见到西晋陆机手书的《平复帖》,希望出价6万大洋买下。当时,《平复帖》归道光皇帝的曾孙溥儒(溥心畲)所有,索价20万元。第二年,张伯驹又请张大干向溥儒求购,同样在20万元的要价前止步。一直对此念念不忘的张伯驹后来偶然得知溥儒最近丧母,急需钱财为母发丧,最终以4万元购得。从之前的20万元一分不能少,到最后的4万元成交,说明什么?说明艺术品的流通性远远比不了股票,它往往不能在你最需要钱的时候,卖出很好的价格。 好的书画交易,就是在你不着急用钱的时候,刚好有人喜欢这件作品,他们愿意以市场价,甚至高于市场行情的价格买走,这是铁的法则。否则,不论接你盘的是个人,还是琢磨在你身上捞一笔的画廊,都不会给你你喜欢的价格。
帽影婆娑
作者: 暂无 来源: 投资与理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 小宇 你可知道,帽子曾经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在中国,据说是华夏始祖黄帝首先发明了帽子。奴隶社会时期,帽子只在官僚统治阶层使用,不是为了防冷御热,而是它的装饰和标识作用,它象征着统治权力和尊贵地位。《释名》曰: “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见,只有士以上的人才可以戴帽子,其他平民百姓都没有戴帽子的权利。 最初的时候,皇帝戴的叫“冕”,士大夫戴的叫“冠”,后来互用。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学者也不能戴帽子,而是用“帕头”裹头,而且教育学生要树立“轩冕之志”(轩是车子,冕是帽子),就是当官走仕途。可见,当时坐车子和戴帽子是官员才有的特权。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冠冕开始流行于民间的儒人雅士。晋人陆机《幽人赋》中有“弹云冕以辞世,披霄褐以延伫”。这时,北方的胡人带来一种真正的帽子——皮帼,但是并没有流行起来。 隋唐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风气逐渐开放,特别是盛唐时期的开放风气,使帽子的特殊象征逐渐淡化,但它流向民间时,仍保留着地位的象征:一般的读书人和有钱商人及其子弟可以戴帽子,但大体有规定的样式,有典型的书生帽和商人帽。 元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帽子开始逐渐流行于中原。明朝的建立,又恢复了汉人的“冠冕”制度。满人入主中原以后,帽子才算真正流行起来,上至皇帝,下至贫民,都可以戴帽子。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伴随西洋文化的传入,帽子的样式和使用价值也更加丰富起来,人们可以看到出席宴会的绅士头戴高贵礼帽,拉黄包车的车夫头戴毡帽,乞丐可以用帽子放钱。帽子普及了,它的实用价值开始起作用。 在古代,女人是不戴帽子的。女子15岁便束发戴笄,用“巾帼”在后面挽头发或者把头发包扎定型。至于一些少数民族的女子在节日庆典时戴帽子,那只是一种装饰品。 古代戴帽子的女人有两种,一是皇后贵妃和公主之类的贵族妇女,有戴“凤冠”、 “花冠”之类的特权。还有一些有官位的侍女也戴帽子,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唐朝时,上层贵族妇女中曾经流行过从胡人那儿传过来的经过改进的帽子,叫“帷帽”,四周有纱缦围绕,用来防沙、遮脸,防止陌生男人偷看,相当于今天的伊斯兰地区妇女裹头的黑纱。 中国女人普遍戴帽子的传统是从清末开始的,是学习西洋女性的,起初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后来体现的便是彻底的装饰品和实用价值。 在现代社会,帽子可以说在向历史的反方向发展,不再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而成为一种装饰品和防热御寒的工具,戴新潮的帽子成为时尚女性对美的一种追求,男人反而很少戴帽子,最多是休闲帽子。
股市应该反攻了
作者: 暂无 来源: 投资与理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 本刊记者李金明 下半年,经济增速放慢,股市或将见底,看好新兴产业和大消费板块,这又是机构比较一致的声音。不过,具体判断上并不完全相同。 看对了经济形势,算错了股市走势。这是市场对年初机构2010年上半年预测的回应。 股市与经济走势背道而驰。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逐月攀升,而A股市场却成为全球最差的股市之一,与深度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股市比肩相邻。 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了26.8%,不过,市场并不乏热点。本刊年初推出的“九大投资逻辑”中,内需消费、通胀预期、高铁行业、金融创新等一度成为市场焦点,区域主题是年初开局最火的概念,电子元器件等科技创新板块的上涨势头一直持续到4月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亮点不断,相关产业政策陆续兑现。 多数机构预测,下半年经济增速会回落,这似乎也是可预见的。那么,股市会否再次背道而驰、止跌上扬呢? 进入7月份,农行上市的消息击碎了大盘维稳的梦想,全球最大的IPO形成了巨大的“抽水效应”,大盘再次破位下跌。市场交投低迷,又迎来深度调整。 否极泰来,一些机构已经提示市场的底部将要来临。譬如金融、地产这样的传统产业持续下跌之后,中小市值股票、题材股也开始进入补跌行情。在市场的绝望中看到希望,也许,中小市值股、题材股的高股价风险充分释放后,下半年的市场真的会迎来整体性投资机会。 券商报告到底怎么看 可以相信券商对经济的判断,但在投资上就要“券商报告反着看”,这似乎成了一条不够理性、却很实用的规律。时至年中,又到了盘点和展望的时候了,券商的报告还值得看吗? 券商机构们年初对经济走势的判断还是比较靠谱。上半年,经济增速逐月抬升,CPI指标超越红线,通胀压力日显,货币政策逐步从紧,促进消费、区域经济、新兴产业等政策陆续出台…… 但对股市的预测就南辕北辙了。先高后低没有出现,震荡走势也没有延续,而是由持续调整步入熊市;几经呼唤的风格转换没有来临,大市值的蓝筹未改跌势,而科技股、概念股、中小市值股也没有终结上涨,而是一再创出新高。 也许是发布报告的券商盲目跟风而发布了“统一口径”的观点,导致了从“贪婪”走向“恐惧”;也许股指期货的推出完全改变了市场的运行轨迹;也许是国家政策退出和房市新政超出了市场预料,在银根收紧、新股巨量发行之下对股市造成了巨大的“抽水效应”……总之,股市是跌了,跌得还很惨。 对此,机构的判断几乎集体失语。不过,券商毕竟是专业机构,上半年的每次大调整来临时,类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机构都有不同形式的风险提示,它们对关键经济数据、新政策出台等的研判也多准确无误。 预测难免有失误,修正则是市场形势需要,因此,对券商机构的观点也要因时因势而定。年初本刊曾汇总了40余家券商观点,如今回顾,一些机构对市场的点位预测仍然有效。我们根据这些机构的下半年策略报告,还遴选了一些权威券商的报告,对比汇总,以飨读者。 经济增速将回落 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已经成为机构的共识,这也恰好符合年初“前高后低”的判断。GDP增速将呈“U”型,CPI指标则可能呈现“倒U”型走势,政策面可能由从紧转向宽松。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达到11.9%。对此,机构普遍认为这个数字将成为本轮经济增长的峰值,二季度GDP增速预计在10.5%左右,之后将开始逐步回落。中信证券认为,2010-2011年的GDP季度增速将呈“U”型,到明年四季度将恢复到1090的增长速度。 宏观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来自哪里呢?从“三驾马车”的态势分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受信贷控制较明显,消费的实际增速呈现逐步走低。未来受到经济、价格和基数三方面的影响,下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速较上半年将有所下滑。同时,尽管市场普遍认为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导致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对我国出口、居民消费信心都会造成巨大隐忧。 近期,中证证券研究中心发布报告,认为我国需要实现投资转型、出口二次起飞和消费升级。细心观察, “三驾马车”已有转变迹象。由保障性住房、新兴产业、西部落后地区开发等所带动的固定资产投资,使投资的结构和规模得到提升;对人力资本认识的深入和劳动工资上涨的预期,增强了消费信心;5月份出口增速超出预期,出口结构在政策引导下开始优化。 CPI指标走势可能呈现“倒U”型。6月下旬启动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实际开启了人民币的升值通道。而经济增速转缓,物价上涨压力进一步减弱。同时,周期性较强的蔬菜、粮食等食品价格的上涨将在三季度见顶回落,输入性通胀也将有所减弱。这些因素抑制了CPI指标的快速上涨,只是这一指标仍将惯性上升,预计三季度达到顶峰后回落。‘ 目前经济中所面临的多个“两难问题”,将有可能带来政策面由“从紧”转向“宽松”。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节奏放慢,如果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对地方融资平台也有可能松动。同时,利用加息调控总需求的可能性在下降。人民币将波动升值,预计年内升值约3-5%。垄断管制领域放开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进。股市即将见底 股市有可能在下半年迎来底部。进入7月份,大盘仍保持在破位下跌的趋势中。跌无可跌,目前已经有多家机构认为市场的底部将出现,包括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德邦证券、民族证券等。 不过,券商整体上对目前的市场仍然谨慎,几乎半数机构发布的下半年投资策略中没有预测大盘点位。民族证券年初预计上证指数最低有可能达到2200点,现在该机构把极端区间设在1890-2650点之间。银河证券认为,上证核心波动区间将在2300一2800点。中信证券、德邦证券等预测上证指数有可能突破3000点。根据已公布的研究报告,券商对下半年市场的点位预测,基本在上证1900-3000点区间。 机构认为市场即将迎来底部的判断因素主要包括如下:经济复苏仍处在初期,下半年政策将会松动。流动性状况将有所改善,企业存款也可能重新回到缓慢上升通道,储蓄资金有活化需求。人民币可能重新成为升值焦点货币,升值预期和压力将再度增大,驱动热钱流入。农行上市以及银行再融资结束后,市场资金面回归正常化。AH股溢价指数达到历史最低,A月殳上涨潜力很大。 从估值来看,市场连续下挫,整体估值水平逼近历史低位。据测算,当上证指数跌到2200点时,其对应市盈率与2008年上证综指1664 93点的大盘估值水平相当。同时,占据市场七成市值的金融、地产、石化等板块的上市公司,下跌的空间也已经很小。 从盘面看,近期市场的下趺已经没有了“黑色五月”的凌厉之势,而前期涨幅较大、连创新高的一些中小市值股票已经开始补趺了。 基本面、资金面、技术面以及估值的利空因素正在市场退潮中被逐步消耗,而多头的千万条理由则不断引起关注。谁也不敢轻易言底,谁也不好说底部到底在哪里。只是在经历了多半年的持续疲弱下跌之后,市场也许真的会由“小熊”转变为“小牛”,这正是万千股民期盼已久的。 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大消费” 中小市值股、题材股的高股价风险充分释放后,下半年股市可能将迎来地产、金融等蓝筹的投资机会。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主流券商,通过研究、对比我国与其他儒文化国家及地区经济和股市的互动关系,包括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等,提出“新兴产业+大消费”的投资思路。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不但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二次探底、贸易保护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且必须转变30年来的旧的发展模式。从经济的发展动力角度看,消费尤其是终端的居民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因此,本刊年初就把“内需消费”即大消费概念列为今年“九大投资逻辑”之首。目前看来,大消费概念有望长盛不衰。 结构调整更多的是培育内生的经济增长动力,新兴产业有望为中国下一个快速发展的30年确立新的起跑线,七大新兴产业被列入了“十二五”规划,也是国家中长期的扶持对象。 沿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仍有机构关注“区域主题”投资,如民族证券。该机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