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陈峰的儒释之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市场   陈峰   企业家  
描述: 在海航,陈峰把佛家的思想与儒家的思想相结合,即思想意识上遵循佛道,而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遵循儒学。
哭泣的孩子
作者: 暂无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中国古代的圣人说,任何事但凡返诸于己,以别人的苦痛为苦痛,以别人的欢乐为欢乐,才会有切身的感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换位思考。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网络上对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的一片讨伐之声,其实就是对别人痛苦的情感带入,或者说是对别人苦痛的感同身受。以别人的苦痛为自己的苦痛,以世界的苦痛为自身的苦痛,才能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文化里,儒比道所体现的入世情怀,似乎更能符合现在我们所处的世界。
隔着时间的门,先给2013画张3D的像
作者: 暂无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863年,一本名为《20世纪的巴黎》的手稿被出版商无情退回,出版商在给作者的回信里,“第一章太过平淡没有高潮”、“这些东西描写得过于悲惨”、“一切都让人觉得沉重,没有节制,缺乏品位”等语句放在今天,几乎可以将一个初涉文坛的作者那脆弱的自信心完全杀死。 但在1994年,这摞被尘封了一个多世纪的手稿被作者的重孙发现,因为作者儒勒·凡尔纳的身后之名,作品顺利付梓。于是,在这部文笔还略显生涩的早期作品里,读者再次被“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对于未来的准确预测而震惊——影印机、传真机、国际通讯网路、救人电疗、杀人电椅、摩天大楼,甚至高速铁路,都在这部预测型小说里——出现。
茅忠群 不爱英语录《论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采访·撰文/孟岩峰 儒雅气十足、信奉国学、丝毫不具“狼性”的茅忠群偏偏率领方太做到了高端厨具行业第一。   在方太食堂吃饭时,长长的队伍中一个酷似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的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但记者随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怎么可能是茅忠群,那个人在队伍中一样刷卡一样收拾碗筷。”半个小时后,当记者看到在电梯里为后来的人们按着按钮的茅忠群时,不禁愕然。   “看我们小茅总没架子吧,他从来都是这样子。”出了电梯,同行的方太员工得意地跟记者说。   一个小时后,采访开始。当记者问起他的“没架子”时,茅忠群引经据典,“其身正,不令而行”。在他看来,摆架子换来的只是表面的听从,“我要的是人心思齐,要让大家从内心信服,这样的管理效果才会好。”   “没架子”的茅忠群获得了员工的尊重,而他的学识则为他赢得了下属的敬重。读过EMBA 的茅忠群深谙西方管理之道,而对国学的研读又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茅忠群中西融合的管理下,方太集团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家电细分行业获得了神话般的成功。   “经济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欧洲有欧洲的模式,美国有美国的模式,日本有日本的模式,中国若干年后要成为发达国家,也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儒学完全可以与实践管理相结合,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且要中西合璧。”   不上市、不并购、不打价格战   与大多数“活跃”的企业管理者相比,茅忠群显得有点“落伍”:不爱交际,不愿接受媒体采访,在大多数管理者都在侃侃而谈、挥斥方遒的时候,他似乎只会腼腆地微笑,也没什么肢体语言。在酒桌文化流行的今天,茅忠群只是偶尔邀好友一起品茶,闲暇时的他更喜欢唱唱越剧、读读经,全然没有商人气质。很难想像这样一位儒雅气十足、丝毫不具“狼性”的企业管理者,竟然率领方太做到了高端厨具行业第一。   “选择抽油烟机作为事业的切入点,是因为这个行业没有外国品牌竞争,成功概率较大,当时抽油烟机产品正在转型,高端品牌市场仍然空白。在产品大趋势的转型期抓住机会,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茅忠群在初入市场时就有所考虑。   方太的高端定位从最初就开始了。当时的抽油烟机还都是仿造国外的外观来做,而茅忠群则是聘请工程师以及工业设计人员一起自主研发、设计产品,光图纸就设计了几百甚至上千张。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第一款抽油烟机开始,方太就成了业内的标杆机型,“被很多人模仿,说明品牌影响力大。”茅忠群对于产品被抄袭不以为然。   准确的定位让方太站稳了脚跟,而方太最初的成长也受益于西方的管理思想。因为从未有过企业管理经验,茅忠群从世界500 强企业重金聘请了一批高管。“从他们的身上我可以学到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茅忠群自己还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了EMBA 课程,西方管理思想在方太的前10 年成为主流管理思想。   系统学习过西方管理理论的茅忠群非常崇拜特劳特的定位理论。要想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品牌,就必须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走专业化道路,在目标消费者心中树立非常清晰的形象。这也是茅忠群一直坚持“三不原则”(不上市、不并购、不打价格战)的原因。 坚持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行业大打价格战时,茅忠群的压力很大,经常在半夜接到经销商的电话要求降价。而拒绝降价的茅忠群反而加大了研发力度与产品品质,树立了方太专业化的高端形象。   “每年20% ~ 30% 的增长就已经足够,不需要通过收购、上市、品牌输出、代工这样的途径来盲目地急速扩张。”这对于大多数正在跑马圈地的中国企业来说,简直是难以理解。   在茅忠群看来,“收购无非就是为了求速度和规模,这些不是我想要的。方太需要的是品牌,而品牌需要时间的积累。只有知道方太的品牌价值是大于销售额的时候,才能给我一种安全感。”   半部《论语》治企业   对于方太崇尚国学管理记者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见识过。方太的司机在接记者时随意说了一句:“我刚读完经过来的。”见记者有些惊讶,司机解释说:“我们公司现在每个部门每天都会找个固定时间读经。最初不适应,现在已经习惯了。”   说起茅忠群与国学结缘还有一段花絮。大学毕业后的茅忠群一直学英语,父母也专门请了外教给他上课,但对英语不太“热心”的茅忠群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大。“大概2005 年吧,我忽然想通了。我要是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传统文化会怎样?肯定比学英语进步大。”自此茅忠群开始穿梭在北大、清华等不同高等学府学习国学,“我是我们同学中最认真的,从不缺课。”   与很多人学习国学修心不同,茅忠群还另有目的。“我上过EMBA 课程,也聘请了那么多500 强的高管,西方管理思想已经差不多了。老学西方的思想就永远都是他们的徒弟,很难超越。做得好的企业一定要将本土文化融合进企业文化。所以,我去学国学也有将传统文化融进企业管理的想法。”   将国学引入企业的,茅忠群不是第一人,但创出一套儒家管理模式的,方太绝对独一无二。“半部《论语》治天下。”茅忠群这样评价《论语》,“天下可治,遑论一个小小的企业?”在中国的企业中,方太第一个建立了孔子堂。如今,方太的孔子堂远近闻名,每个星期都会有人来讲关于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课,而茅忠群本人也会授课。   “道家是出世,儒家是入世。做企业必须用入世的心态去做,不然怎么可能与时俱进?” 2009 年开始,茅忠群意识到强化企业文化的时机到了,开始向员工讲授《三字经》、《弟子规》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茅忠群并不担心员工会有反感。   此前和高管们用西方思想协定出来的25 条管理规则,如今也修改成了20 条,其中添加了很多的传统思想。“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以格。”茅忠群随口说出了这句话。“有些时候让员工有耻比处罚的效果更好。”   方太将员工的错误分为A、B、C 三类,C 类最弱,如迟到、早退等。以前,员工迟到会被罚款20 元。茅忠群以此为尝试,取消了罚款的规定,改为如果迟到主管找其谈话一次,“目的就是建立员工内心的羞耻感,被主管找谈话一般都是大事。”在茅忠群看来,美国式管理中的20 元钱让人忘掉了羞耻心,因为“20 元就像埋单了,我一点都不脸红”。尝试结果让茅忠群很开心,“C 类错误的违反率比去年上半年下降了50%以上。”
追念逝去的武林
作者: 暂无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启航“无间书道”专栏]  作者为中国书店出版社副社长、跨媒体阅读推广人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   作者:李帼忠 徐骏峰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这喜爱读书和武术的朋友,大概都还记得几年前的那本《逝去的武林》。那本书最大的噱头是被崔永元拿来做节目。以小崔的名气和为人准则,选书不会存在潜规则,这也就间接证明了那本书的实力。   与上一本相比,这本《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首先不是口述历史;其次,内容中让人读起来过瘾的武林传奇少了。其他内容概括起来有三多:家世多、拳法多、道理多。家世方面,更多是上一本主人公及其家族上下几辈的介绍,比较私人化,大众性不强;拳法方面,大部分内容对于习拳者也许有帮助,但一般读者看来可能会觉得枯燥。少部分内容是道理,含在拳法中,借拳法说道理,再由道理反过来讲拳法,和人贴得很近,且有一定启发。   牢房成就武术大师   说说书中提到的一位形意拳大家郭云深。   郭云深曾在清朝一位一品高官的府里当差,有一次押送府里的东西经过一个县,县里有个姓阎的拳师功夫很高,但不懂收敛,很霸道,一般镖师经过,都要拜望一下,以示敬意。郭先生可能觉得自己不是镖师,押的又是私人物品,就没去投帖。结果走出不远,货就让人劫了。劫货的强人数量近一百,为了避免自己人伤亡,郭先生当时没动手。回了县以后,打听出这事是阎拳师的手笔,就写了帖子去拜会。原以为面子给了,加上高官背景,阎拳师会买账,没想他却非要跟郭先生比武,并说,只有比完后才把货物归还。   郭云深没办法,只好应了,两人还签了生死文书。比武一点没悬念,两人一搭手,郭先生一拳就打倒了阎拳师。阎不服,起来继续打,还是一拳倒地。打到这个程度,高下已分,郭先生就要走,但姓阎的不干,非要分出生死来才算完,这下把郭先生惹恼了,再一交手,还是一拳,阎拳师当时就弯了回去,郭先生也就逃了。   可事没完,虽然说签了生死文书,但官府不认,既然出了人命,就要拿人。郭先生的主人是一品官,要做个姿态,也许心里有谱,知道有自己撑腰,郭先生不会太被为难,就把他送回了县里。县官真如一品官所想,谙熟官场规则,知趣得很,给郭先生弄了个院子住着,就算坐牢了。   事到这儿还没完。敢情生死文书在江湖里也不意味着打死人就白打,它只说明这是比武双方的个人行为,胜负决出后,两个门派不能因此开仗,但对比武者的家人没约束,意思是——负方的家里人要是不认,可以报仇。阎拳师家里就请了个高手去找郭先生。好在高手也不敢视国法为儿戏进牢房杀人,于是就在外面等着。郭先生听人说了阎拳师家人的作为,知道出去后会有场大战,也在牢房里苦练不辍。三年后,郭先生出狱,走到门口,看那高手在门外站着,就返身走回院子里的影壁前,拿手摸墙,摸着摸着一发力,墙就给推倒了一块。这情景,门外的高手都看着,见墙倒了,转身便走。   作者说,形意拳有“要想人前显贵,先在旮旯受罪”的说法,一般人理解这话的意思可能是苦练功夫,实际不完全是。形意拳说“先在旮旯受罪”是有具体受罪方法的,郭先生后来在形意拳上有所成就,跟他住了三年牢房有关系:一是这三年没人干扰,可以专心练功;二是牢房有旮旯,也就是墙角,助郭先生练成了形意拳的腰劲。有趣吧,有时候我们想当然的东西其实并非真如想当然那样。   技近于道   上一本《逝去的武林》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薛颠。书中讲他有一次参加武术家聚会,会场上,他背着手绕场走了一圈,结果所有人都惊了,惊的是他身上那种近似动物般的迅捷和机警。形意拳模仿的是动物,所以我想,那应该是把形意拳练到家的表现。   上一本讲到薛颠比武失败,跟着就失踪了十年,再出现时功力大增,人们不知道他这十年都去了哪里,有什么奇遇,所以薛颠身上就罩了层神秘面纱。这种写法是武侠小说的路子,传奇性强,能勾起读者的兴趣。在这一本中,作者将薛颠失踪的经历做了揭秘,说他去五台山做了十年和尚,跟的老师是一百二十岁的灵空上人,上人是打通了儒释道的人,年岁大了以后,以百年感悟为基础,自创了一套象形术,薛颠学的实际是这套象形术,并非形意拳,妙在形意拳也是象形,所以看不出差别。作者这个说法应该传自薛颠本人,但我总觉得是另一种演义。薛颠可能真有奇遇,但也可能就像郭云深一样,找了个没人打扰的所在,宅了十年,每日勤练不辍,最后终于由量变而质变,得了形意拳的真谛,就像书里说的,“习武不怕悟性差,只怕惰性强,勤勤恳恳地练习,总有一天会发现。”出山后,薛颠为了让世人对形意拳更加珍惜与重视,于是杜撰了自己的学武经历,我想这种可能不是没有。   薛颠将形意拳和象形术的创立都回归到上古时期的先民,认为先民最初创立象形术是因为他们发现人用肢体模仿山河鸟兽可以治病,并由此推断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薛颠还说,象形术是“四肢躯干可以击人、发声,用皮肤也可以击人,甚至击人于数步之外。”够神奇吧,薛颠说了,“言以离奇,实习则明——你没见过,但我练到了。”   功夫是什么   练武术练到什么程度算有所成呢?薛颠曾这样说功夫里的绵劲:“练得肌肉里的膜又厚又韧,筋又长有粗,全身像一张蜘蛛网,才能用上绵劲。别人碰到你的身体,就像飞虫撞到了蜘蛛网上,任其挣扎,网沾粘连随,无法破网而出。”   作者说,曾有个篮球运动员学形意拳,因为有运动的底子,肌肉强健,所以学了不久后跟人动手,很多练了七八年的都打不赢他。有个被他打败的师兄就说:别看你能打败我,但你这不是师父教的功夫,行家不认。运动员不服气,认为师兄是妒忌。师兄为了证明自己的话,打电话叫了个家住郊区的师弟来。师弟骑了三个多小时自行车,到了地方腿直软,坐下休息。运动员一看这身体素质更不在乎了。师兄则说:你别急,他歇过来就没你的好。等师弟歇过来,起身和运动员一交手,运动员马上就被放翻在地。作者说,这是因为师弟的筋膜练成了,而运动员只是局部的肌肉比一般人强。   那么,如何练才能练成这样呢?薛颠的经验是,“高功夫都是两个小时之后得到的”,作者说,练不到两个小时,“身体演化的程度不够,得到的多是一般功夫,两个小时后,则有奇效。” 推荐   《身边的武林》   作者:刘厚中 太极笑笑生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书名叫“身边的武林”,并非表示书里讲的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武林故事,而是展示了我们身边的一群人,他们有老师,有公务员,有商人,有律师……,这群人,用他们的热爱和坚持,在我们的身边,默默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武林精神。   《武侠从牛A到牛C》   作者:李汀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是一位气象学女博士,据说还是个个漂亮MM。气象学博士写武侠能写出什么呢?看看气象学博士怎样点评郭靖两口子吧:我从来不觉得郭靖被“妻管严”,我只觉得黄蓉被“夫管严”——虽然平常买菜钱怎么花,是你老婆一手包办的,但是,关键时刻你说声“全家一起去死”,全家就一起去死了。   《孙禄堂武学论语》   作者:孙玉奎等编著
商战:之“决胜24小时”
作者: 暂无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快车道   国际化   风险投资  
描述: 今天,对我所历经的1O年商海风云岁月而言,不可谓不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在这一天,我与HP Compaq 6910p“通力合作”,共同上演21世纪的“舌战群儒”;在这一天,公司终于成功引入风险投资,驶入国际化发展的快车道: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