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刻渊薮 翰墨津梁——西安碑林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秋·中年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口文图/陈根远 朋友,当你徜徉在云南石林,为这阿诗玛故乡千岩竞秀的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陶醉时,你是否知道在华夏文明的摇篮、自古帝都的西安,也有这么一片神奇之地,这里丰碑如林、翰香远溢,佛道造像、庄严清虚,墓虎村牛、威猛驯良,这就是被称为翰海奇观雕塑宝库的西安碑林。 沧桑900年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祜二年(1087年),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碑林的名称最早见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的《重修西安府学碑林记》。早年因为碑林中墨拓不断,碑石乌黑,故又有“黑洞”或“碑洞”之称。经过900年的网罗搜求,而今碑林已收藏碑石墓志造像石雕3000余件,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个方面,涵盖儒、释、道诸家思想,特别是年代有序流派纷呈的历代碑刻书法艺术,令每年近百万中外学人游客流连忘返。 西安碑林是深植中国人心底的儒家文化的图书馆 在春秋时代,东方文化巨人孔子游学列国,创立儒学。至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四书五经便成为知识分子治学进仕的基石。但古代印刷未彰,为了避免口传手抄之谬误,封建政府曾六次进行庄严的刻经活动。而陈列于碑林一室的《开成石经》则是中国历史上保存较早、最完整、最大的一套儒家经书。北宋建立碑林的初衷正是为了保护这套石经。大和四年(830年)峨冠博带的大唐国子监祭酒郑覃匍匐于地,向正襟危坐的唐文宗奏请镌刻《周礼》、《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尔雅》、《论语》、《孝经》等十二部儒家经书。至开成二年(837年)整套石经刻成,共114石,每石俱两面刻字,共228面,总字数达65万字之巨。至清补刻《孟子》九石,合称十三经。其对传承中国古代文明和校戡历史典籍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在碑林三室南侧还陈列有一块儿并不引人注目的不规则的残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珍贵遗存——大名鼎鼎的《熹平石经》残石。该石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购于洛阳,上世纪三十年代捐献碑林的。《熹平石经》是由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书写,包括《鲁诗》、《易经》等7部。当时立于国都洛阳太学中。因刻成于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故名。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石经刻成后“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加之蔡邕精研书艺,其书“骨气洞达,爽之如有神力”。(梁武帝评语)“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后汉书·蔡邕传》)盛况空前。可惜后来历经变乱,渐至瓦解。现竭力收藏,也只见500余碎石。而这块两面刻有450多字的《易经》残石竟是《熹平石经》中字数最多的一块,它保存了我国最早的《易经》文句,对校读五经文字颇有裨益。 碑林是中外交流的档案库 碑林还存有很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陈列于碑林二室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可窥一斑。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的《景教碑》是基督教东渐华夏的第一块碑石。碑文记载贞观二年(635年)东罗马帝国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教派)经波斯传入中国,当时心胸广阔兼容并蓄的唐太宗李世民对叙利亚传教士阿罗本的到来十分欢迎。“帝使宰相房公玄龄总仗西郊迎宾入内”,不久又特设大秦寺以助景教传播。碑文还记载了罗马帝国的四至、景教的教规、教仪、传播情况等。碑身四周还有叙利亚文的僧侣题名。其史料价值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其他如汉梵合文《陀罗尼真言经》经幢,《不空和尚碑》等对研究唐朝与南亚的交流弥足珍贵。至于涉及古代农民起义、社会情况、政教关系的碑更是不胜枚举。 碑林是一部立体的中国书法史 书法是中国人文化精神的代表。不了解书法,就难全面了解中国人,而未到过碑林又不能说目睹了中国书法的“庐山真面”,蔚为大观的西安碑林,碑石年代从汉一直到近代,前后相跨1800余年。中国书史上所有阶段的代表作品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 秦始皇横扫六合后,命丞相李斯创立小篆,并在巡游所至用小篆刻石记功。但2000多年的风雨冲刷,当年的秦刻石几乎只字不存了,这样宋代翻刻世为冠盖的小篆祖书秦《峄山碑》,才使我们领略到森然规范下,李斯小篆细劲、庄和、典丽的风姿。“小篆散而八分出”(引碑林藏宋梦英《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明代出土的东汉《曹全碑》,秀韵飞动的风格在汉隶石碑中独树一帜。其以清丽婉畅、圆润绰约倾倒了多少书家。陈列于碑林中的于右任先生捐献的北朝墓志,魏书气象浑厚、笔法跳跃、意志奇逸,是北朝墓志精华所在。初唐书风深受东晋王羲之的影响,但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诸家又能各出己意,或如“白鹤翔云,人仰丹顶”,或如“婵娟美女,不胜罗绮”。他们与后来丰壮淳厚的颜真卿、瘦硬通神的柳公权几乎决定了楷书艺术的构架。碑林陈列的他们的代表作《孔子庙堂碑》、《皇甫诞碑》、《同州圣教序》、《多宝塔碑》、《玄秘塔碑》等等皆是书史上光焰四射的杰作。碑林三室中还陈列有唐代张旭、怀素写的狂草《千字文》。以癫张醉素为代表的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李泽厚《美的历程》)奔蛇走虺,流走迅疾、连绵不断,把书家心中的悲欢情感,痛快淋漓地展示于书法的每一个点划线条之中,把书法的音乐美发挥到了极致。 碑林之富,碑林之美,要用2000字概括,真使我感到力不从心。朋友,有机会还是请您亲自去细细领略这文化艺术宝库的奇光异彩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