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山石刻与大足石刻之比较研究

日期:2006.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大理国 摩崖造像 南诏王 石刻造像 异牟寻 大足石刻 佛教造像 石窟造像 宝山

【摘要】石窟寺是在河畔山崖开凿的佛教寺庙。佛教石窟源于印度,在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公元3世纪,盛于5~8世纪,最晚的可到16世纪。中国石窟根据洞窟形制和主要造像的差异,一般分为四个大地区,即: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藏地区。重庆大足石刻和云南剑川石宝山石刻都属于南方地区石窟寺石刻。南方地区,指淮河以南地区。这个地区石窟数量不多,布局分散,而且摩崖龛像多于开凿洞窟。开凿于5~7世纪的南京栖霞山石窟和新昌剡溪大佛,原来都与木构殿阁连接。四川广元一带6世纪的石窟,多数为佛殿窟,少量为塔庙窟。这时期的主要造像除释迦外,多为无量寿和弥勒倚坐像。8世纪以后,四川岷江、嘉陵江流域开凿的洞窟佛龛的造像,盛行倚坐弥勒、净土变相和各种观世音造像。公元10~11世纪多雕地藏和罗汉群像。11世纪重庆大足石篆山出现了最早的儒释道三教石窟。12世纪大足大佛湾造像除佛传、经变、观世音等形象

【年份】2006

【期号】第0期

【页码】215-226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