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四川宣汉马渡乡摩崖造像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调查   摩崖造像   马渡乡  
描述: 四川宣汉马渡乡摩崖造像位于马渡乡浪洋寺内,摩崖造像共24龛145尊,造像面积约83.64平方米,分布在长9.2米、宽4.1米、厚2.2米的大青石壁四周,其中青石正面共9龛,雕刻精美,造像内容儒、释、道三教合一,时代主要为唐、宋时期。
四川简阳市奎星阁摩崖造像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摩崖造像   简阳   奎星阁  
描述: 位于四川简阳市境内傍沱江东岸的奎星阁摩崖造像,开凿于咸平三年,真实反映了北宋初期民间宗教信仰状况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以及佛教造像进一步世俗化的地区性特点,颇具宋代写实、朴素、简约的造型艺术风格,其纤巧生动的混合型护法群神的表现形式较为少见,是研究蜀中沱江两岸佛教造像及其流变的珍贵资料。
四川安岳县圆觉洞摩崖石刻造像调查报告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方民族考古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代   题材   圆觉洞   性质  
描述: 四川省安岳县境内分布有大量唐宋时期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是四川唐宋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的重要分布区。圆觉洞是最重要的地点之一,造像题材丰富,其中多龛造像有纪年,是唐、五代、宋代四川佛道造像的典型代表。依龛
文化考察之旅——大足石刻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典范   石刻   造像  
描述: 大足石刻是我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主要题材以佛教为主,儒、道教并陈。由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组成,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和北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
论水帘洞石窟群造像风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水帘洞   造像   雕塑  
描述: 水帘洞造像上起北周,下至明清,是在兼容佛道儒三家文化背景下幸存的石窟造像艺术之一,其独特的造像风格和表现技巧为同类遗迹中所罕见。
论水帘洞石窟群造像风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水帘洞   造像   雕塑  
描述: 水帘洞造像上起北周,下至明清,是在兼容佛道儒三家文化背景下幸存的石窟造像艺术之一,其独特的造像风格和表现技巧为同类遗迹中所罕见。
嘉陵江流域合龛造像的时代演变及背景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   合龛   演变   造像  
描述: 嘉陵江流域石窟造像资源丰富,其中合龛造像包括佛道儒题材,其造像类型共分有一处(或多处)为同龛,其余龛窟均为道教或佛教龛窟;一处同龛,其余龛窟为同处异龛;同龛;同处异龛四种类型。自隋代至民国,合龛造像有不同的演变。
巴中石窟造像世俗化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俗化   巴中石窟   造像  
描述: 巴中石窟的开凿始于梁魏,兴盛于隋唐。自初唐起,巴中石窟的开凿、建设就已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巴中石窟的世俗化表现主要体现在石窟造像题材、造型、服饰风格上。早期巴中石窟严格按照佛教经书典籍为蓝图
唐太清宫道教造像源流考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像秩序   雕像   太清宫   道教造像   造像  
描述: 太清宫乃唐朝地位极为尊崇、极为特殊的尊祖重道的大道观,同时也是当时道教的最高学府,道教的学术研究机构——崇玄学、崇玄馆的办公所在地。唐玄宗及其后诸帝出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需要,其道教造像秩序以尊祖崇
僧伽造像的发现和僧伽崇拜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寺塔   佛教信仰   发现   中国古代   世俗化   僧伽和尚   崇拜   造像   北宋   始建年代  
描述: 1966年底到1967年初,在浙江瑞安县北宋仙岩寺塔(元延祐间改称为慧光塔)塔基中,发现一件木雕涂金的泗洲大圣像,高15厘米,身著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眉眼嘴细部皆用墨笔轻描,并用铅粉、朱色晕染;下有木座,座外包银片,四周有铭刻,前刻“泗洲大圣普照明觉大师”,后刻“四洲大圣”,左刻“弟子陈怀玉”,右刻“妻马氏八娘”,底部墨书“为三男小晟造佛”(图一、二)。仙岩寺塔的始建年代,根据塔基中发现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比丘灵旦的题记说,是庆历三年(1043年)癸未二月八日其塔造成”。同出的《妙法莲花经》后孔氏十六娘题
< 1 2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