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诗的话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信息经济与技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流   七绝   文化大革命   老师   初中一年级   饥饿   广西   格律诗   朋友   森林保护区  
描述: 诗·的·话·题□彭承炎点墨台下期台主:梁玉源南方的春天又到了。我陪同两位北国的朋友参观国家森林保护区。一位朋友和我聊起作诗的话题。我写诗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的。语文老师是一位老儒,对格律诗很有造诣。他要求学生每天习作一首七绝。我就是在他的启蒙下学写诗的。那时,正是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我,一个不满13岁的孩子,和全校师生一道,送走黎明,迎来繁星,到深山里挑上几十斤木炭,送到县城边的“炼钢炉”,往返百十里路,中间路过学校,也不能进校门,那个苦劲,使许多孩子都哭了。于是,我写了一首七绝:八尺高炉亦炼钢,十三小子弃学堂。师生过校难敲门,炭坠双肩泪入肠。老师看后,眼睛一亮,像是在夸奖我。但是,他只小心地说:“还是把‘师’改为‘群’字吧”。1960年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我所到过的地方,随处可见饥饿和疾病。我的父亲就是在这一年的饥饿中得了水肿病死去的。我用泪水写下:贫田谎报放“飞星”,信口粮菽满院庭。愁看一村成饿鬼,昏花泪眼哭坟茔。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恶梦之后,我于1984年回到家乡北流县,瞻仰了“东坡亭”和“景苏楼”。1098年62岁的苏东坡再贬儋州(今海南岛)时,路经广西北流。东坡先生为此地庶民传播了文化,人们为了纪念...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