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张子和既长攻邪又善补虚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中医杂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祛邪   补虚   中医师   攻补兼施   张子和  
描述: 张子和,名从正,号戴人,乃金元四大家之一。因善用汗、吐、下三法,“起疾救死多取效”(《金史·张从正》),而于医林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为“攻下派”的代表。但实际上,他不仅长于攻邪,而且对补养之道也很有研究。正如张氏自己所说:“予亦未尝以此三法(汗吐下)遂弃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其著《儒门事亲》中就有《推源补法利害非轻说》、《补论》两篇论补专谈。可是,在他攻邪理论的盛名之下,有关其补虚的一些独到见解,却未曾引起人们的重视。现行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介绍他的学术思想,亦只评他为“长于攻邪而拙于补虚。”这是很不确切、不全面的。此试为之辩。在疾病的机理方面,张子和认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自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因此,他治病善用汗吐下三法驱逐邪气。但邪去之后,他主张食物调养以补其虚,“余虽用补,未尝不以攻邪去之后,何也?盖未去不可言补,补之则适足资寇,故病蠲之后,莫若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攻邪居其先,食养补其后的治疗原则为张氏治病却疾,恢复健康的一种医学思想。而对于攻与补两者之间的关系,他则认为:“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补者,以谷...
张从正的祛邪补虚观点对老年病治疗的启发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中医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祛邪   金元四大医家   补虚   张氏   习惯性便秘   外感病   心阳不振   张从正   老年人   老年病  
描述: 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张从正治病以祛邪立论,他阐述的“汗、吐、下”3法有高深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不仅如此,他对补虚也有独到见解,他的这些观点对当今老年病治疗颇有启发,现试述如下。病由邪生,攻邪己病张氏在《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中提到:“病之...
论张从正的食疗补虚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补法   食疗法   张氏   补虚   汗吐下三法   金元四家   张从正   邪气   食养   饮食调摄  
描述: 张从正(公元1156~1228)字子和,金代睢州考城人。深研灵素,多标新见。议病立论常从邪气,疗疾遣方擅用奇法。以汗吐下三法驰誉医林,与刘、李、朱齐名,合称金元四家,同挚友麻革、门人常德合著《儒门事亲》一书。医者每知张氏以祛邪为长,而忽视其补虚食疗之独步。实后者亦足堪后学师法。
郭贞卿老中医论通下补虚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通下   下法   便秘   叶氏   补虚   脾胃分治   通补   儒门事亲   张子和   叶天士  
描述: 下法能补虚,前人论及有二:一是运用得当可以借通为补,借攻为补,诚如张子和所云“陈莝去而肠胃洁,症结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儒门事亲·凡在下者皆可下式》);二是叶天士所提出的“胃虚通补”说,主张脾胃分治。叶氏认为,胃为六腑之一,主受纳,司传导,泻而不藏,满而不实,动而不静,降而不升,见症如噫嗳、反胃、痞塞、便秘、腹胀,皆因虚气乱,浊气在上,变通为滞,由降反逆。名遵东垣风药升阳,徒使气逆甘温守补,反致壅胀,补虚要顺其性而用之,方为得体,胃宜降则和,当通补为是。叶氏通补之通,并非专以下法为限,但其中包括下法。郭老临证,善用下法。她指出,下法能
< 1
Rss订阅